倍可親

慢慢地生氣,快快地忘記

作者:西雅圖夜未眠  於 2015-11-23 10: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自吟自唱

我們為什麼容易生氣?

  在家庭教育諮詢中常遇到這樣的母親:她們前一秒還能對孩子和顏悅色,但下一秒就能勃然大怒。這樣的家庭,往往有比較嚴重的親子矛盾。

  其實,在成人世界中也常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多變易怒,我們通常將其歸因為「脾氣不好」。但我們是否想過,這怒氣為啥來得這麼快呢?

  這與我們的大腦構造有關。

  我們從外界接收的信息,通常有兩條通路可以傳遞給大腦。

  一條是短通路:丘腦→杏仁核;

  一條是長通路:丘腦→扣帶回→大腦各區域相應皮質→杏仁核。

  

  杏仁核在我們的大腦中,扮演「心理哨兵」的角色,負責處理與情緒有關的事務。有的心理學書籍上,形象地把短通路稱作「情緒腦」,而把長通路則稱為「理性腦」。

  這兩條通路,除了路徑長短的區別之外,攜帶的信息量也相差甚遠。

  從丘腦直接到杏仁核這條短通道,只能攜帶少量信息,最突出的特點是「快」。比如,原野上有一頭野獸向我們衝過來,這時候,大腦就會啟動最短的信息傳遞通道,杏仁核立刻做出反應——要麼迎戰,要麼逃跑。

  長通路則可以攜帶大量信息,對信息的加工也更為精細。也就是說,通過這條路徑,我們可以充分地思考、權衡,並做出理性的決定。當然,長通路也需要更長的時間做出反應。

  情緒腦還有一個別稱,叫做「原始腦」,在億萬年的進化中,「原始腦」幫人們逃避野獸、躲避危險,可以說是居功甚偉。而在現代社會中,極少遇到生死攸關的事件,頻繁地啟動情緒腦,就顯得不合時宜。相反,在分工協作中,理性腦則顯示出了絕對的優勢。

  

  少用「情緒腦」,多用「理性腦」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常常「不把孩子當外人」,加之親子之間天然的力量不對等,因此,常常會不自覺地啟動情緒腦。就比如做作業吧,看到孩子不肯做作業,或者態度散漫,家長往往會火冒三丈地把孩子數落一頓。這是典型的「快快地生氣,慢慢地忘記」。

  如果啟動了「理性腦」會怎樣呢?同樣是作業問題,家長也可以沿著長通路去思考:孩子不肯做作業,而且態度散漫,這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在學校受了委屈?被老師批評了?還是作業內容比較難?……然後,觀察孩子,詢問具體情況,判斷出孩子拒絕的真正原因,並找出相應的對策。

  如果動用「理性腦」,因為思考的路徑比較長,就算生氣,也是針對具體的行為,通常不會火冒三丈、情緒失控。這是典型的「慢慢地生氣,快快地忘記」。

  用「情緒腦」,還是用「理性腦」,往往是親子關係的分水嶺。

  

  給孩子安裝幸福的程序

  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很多人容易啟動短通路?

  我們的大腦有兩個記憶系統,一個是記憶普通的事實,另一個用來記憶印刻著情緒底色的事實。

  短通路對恐懼和危險異常敏感,比如,剛從戰場歸來的士兵,聽到類似槍聲的響動,就會引發強烈的恐懼感覺,條件反射地跳進樹叢。我發現,如果一個人童年過得不幸福,在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會有類似的反應。

  道理很簡單,這樣的父母,在她自己的童年裡,承受了更多的批評、指責、否定、拒絕,甚至是家庭暴力,如果孩子表現出了拒絕或不合作的態度,會立刻勾起她童年的痛苦記憶,本能地進入自我保護狀態。我們通常說,這樣的家長攻擊性比較強,確切地說,應該是防禦性比較強。

  每當面對這樣的父母,我總是忍不住感慨,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是多麼的重要。

  可惜的是,很多父母成長的過程傷痕纍纍,自己常常啟動「情緒腦」,也不知道該如何教孩子啟動「理性腦」。

  幸福的童年,其實就是給孩子安裝一個幸福的程序。對每個人來說,學會從「情緒腦」切換到「理性腦」,用長通路去思考,都是此生的重要功課。這個功課也許艱難,但影響深遠,我們不但修改了自己的程序,也順便給孩子安裝了幸福的程序。讓孩子學會平穩地啟動長通路,依靠理性腦從容地生活,是我們對孩子最深刻的祝福。

  別忘了時刻提醒自己:慢慢地生氣,快快地忘記。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2: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