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前老輩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已經漸漸被80后的家長所摒棄,在「承認差異、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產生的「賞識教育」正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關注和推崇。
簡單來說,賞識教育就是家長遵循「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出發,通過肯定、表揚和激勵等方式肯定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不斷地發揮潛能,讓孩子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感覺中走向成功。

「渴望被賞識與關注」是每一個孩子的內在需求
3~6歲是培養一個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關鍵時期。正確地運用賞識,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和創造力,還可以減少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有利於孩子的個性發展,使孩子體驗到成功和快樂。現代心理學研究還發現,恰當的賞識會使大腦產生類似嗎啡的因素,刺激神經細胞的活躍,使人產生愉快的感覺,促使學習效率的提高。
賞識教育要適時、適度、合理地使用
賞識教育如果使用不當或者過度使用,都會適得其反,事與願違。在運用賞識教育中很容易出現的一種誤區是:認為賞識只能表揚和鼓勵,不能批評。其實,賞識教育不但不排斥批評,而且可以大膽地去批評,關鍵是要把握好批評的分寸和方法。在批評孩子時,既要幫助孩子找到不足,又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切忌急躁粗暴,大聲呵斥。
濫用賞識也是賞識教育的一大誤區。因為不切實際的過度誇獎,會使孩子失去對自己正確的判斷能力,助長孩子的虛榮和驕傲情緒。會讓孩子「審美疲勞」,削弱賞識教育對孩子的激勵效果。當孩子犯錯誤或被批評的時候,就會變得說不得、碰不得,削弱孩子的抗挫能力。

4步走,正確運用賞識教育
Step1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積極聚焦孩子的優點,創設情境讓孩子有更多成功的體驗,幫助孩子「自我賞識」。
家庭成員的教育要一致,不要同一件事孩子受到父母的誇獎,卻受到祖輩的批評,讓孩子判斷不清。孩子有進步時,應該及時告訴全家人。父母通過讓孩子做一些小事情,從中培養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找到「我能行」的自信心,並及時抓住孩子的每一次進步給予表揚、鼓勵。
Step2賞識教育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是與眾不同的,賞識孩子就是要發現孩子獨一無二的價值,並給予及時、恰當的肯定。家長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特質,採用多元化的賞識方式。除了常用的語言激勵、物質獎勵外,還可以通過讚美的小紙條、會心的微笑、愛的擁抱、肯定的眼神、頂呱呱的手勢等形式去表達對孩子的賞識。需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做「橫向」的比較,更多地去發現孩子「今天」與「昨天」之間「縱向」的積極變化。
Step3注意賞識語言的表達技巧。
多賞識孩子的個性、後天努力、當下的進步等,減少對孩子相貌、智商等方面的強化。誇獎孩子時,不要簡單「概括」的一句「你真棒」,而是多描述一下事情具體的「細節」,讓孩子明確地知道,哪些行為被賞識?為什麼會被賞識?
Step4賞識教育要與懲罰教育相結合。
「賞識」和「懲罰」猶如「愛」與「規矩」,既對立,又統一。但是,懲罰要實事求是,注意場合和方式。對於孩子的懲罰以口頭的批評為主,或者事前與孩子約定,以罰站5分鐘、減少娛樂時間、撤銷特權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