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奧迪RS7:力拔山兮氣蓋世

作者:ccc6  於 2014-12-7 12: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我的車車


華麗的設計、驚人的加速,奧迪RS 7在高性能轎車領域上演了一台後發制人的好戲。

縱然環保熱潮一浪高過一浪,但超級房車的軍備競賽一點都沒有就此偃旗息鼓的意思。賓士和寶馬先後拿出了CLS 63 AMGM5,當然誰都不能忽略保時捷——911的締造者打造出的4門轎車提高了所有的標準,Panamera Turbo S成了這個小圈子裡人人都必須趕超的對象。或許是出於這個原因,奧迪沒有讓應戰的4門轎車再次享用RS 6的盛名,它必須比以前更獨立、更有格調、更犀利、更特別,當然也更冷酷,所以一款基於運動行政版」A6A7打造的RS 7就成了順理成章的結果。它是不是RS 6的繼承人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它能否在那場叫做世界最優秀性能轎車的遊戲中后發制人。 

外觀與內飾

  一身火焰般的紅色增加了這款車的邪氣,或許你還是會覺得它很帥氣、富有科技感並且性能精良。的確,這款產品無論是出現在青春偶像美劇《吸血鬼日記》,還是科幻味道十足的《神盾局特工》里都不會產生絲毫的違和感,這就是奧迪設計團隊的功力,他們知道應該在瀟灑靚麗的整體外觀中注入一些暗黑元素。和普通的A7相比,RS7最主要的變化體現在前後保險杠、進氣格柵、側裙還有輪圈,我們的測試車還裝備了一套價值不菲的陶碳纖維制動盤,這給整個外觀額外增添了一份冷峻的效果。

整個內飾設計的關鍵詞只有一個——黑色!黑色的真皮、黑色的儀錶台和黑色的碳纖維裝飾件布滿了視覺所及的所有部分,這凸顯了所有採用銀色裝飾部件的金屬質感。踏板、換擋桿甚至儀錶框都充滿了工業質感。按鈕的布局和A7相比沒有任何變化,但方向盤換成了RS的專用貨色,式樣更時髦、尺寸更小、而且手感也更好。遵循著RS車型的傳統,前排座椅是整體式桶形設計,讓人略感遺憾的是奧迪沒有像賓士那樣提供能夠夾緊腰部和腿部的氣泵,在隨後的測試中我們發現這的確是一個要命的問題,不過在日常駕駛時它的舒適性則讓人滿意。另外讓我們感到有點不滿的就是,這款車仍然無法提供常規的帶電USB介面,要知道,加上選裝件這可是一台價值200萬元的豪華車!雖然它的配置的確可以用琳琅滿目來形容,甚至還提供了確實非常有用的夜視裝置,但就是因為這個小小的品牌特色,我們無法對配置給出應有盡有的評語。

性能表現

  與上一代RS 6相比,RS 7同樣進行了小排量化改革。鬼魅般的V10發動機宣告退役,取而代之的是更先進的48氣缸雙渦輪增壓發動機。這是奧迪施行每氣缸0.5升標準排量后的產物;另外,這款發動機還被廣泛地運用到該集團的大量中大型產品上。之前我在A8S8S6/7RS 6以及賓利歐陸GT和飛馳上都體會了它的實力,但第一次踩下RS 7的油門踏板時,我依然會不自覺地瞳孔放大,雙手有些發僵,它的本錢的確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這款發動機用了已知的所有先進技術,倒置進排氣管,將一對渦輪安置在發動機V型夾角之間,擁有進排氣正時可變裝置並且還配備氣缸癱瘓功能,所有這些加起來得到了異常分裂的結果。一方面它能夠在5700-6600/分之間持續提供560馬力的最大功率輸出,同時消費者還可以從1750/分開始就揮霍高達700·米的最大扭矩;另一方面它的綜合油耗只有10.5/百公里,當然和現在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相比它仍然是個油老虎,但想想現實世界中的那些20萬元級別的行政轎車吧,我敢打賭真的用巡航速度跑上200公里,它的油耗也就是一台別克君越的水平。

  但君越肯定沒辦法用3.9秒就從靜止加速到時速100公里。這還是官方數字,我們測試的結果顯示最理想的一次它只用了3.74秒就完成了0-100公里/小時衝刺。這還不是最美妙的部分,最妙的是想要在日常駕駛中兌現這樣的性能一點都不難,你只需要按下儀錶台上的控制按鈕讓牽引力控制系統進入睡眠模式,然後將駕駛模式調到運動擋,最後將換擋桿往下撥一下切入「S」擋,好了,一切就緒,現在你只需要用兩隻腳同時踩下兩個踏板,等到轉速穩定在3000/分左右時鬆開制動踏板就行了。

  RS 7過分洶湧的中低轉扭矩輸出讓奧迪放棄了在S6/7上所採用的7擋雙離合器變速箱,現在負責將動力傳遞給4個車輪的依舊是8擋自動變速箱,不過我沒有感覺到任何損失。即便用最運動風格進行駕駛,它的換擋反應也夠快了,而且在全自動模式下,它在低速時的表現的確還是比自家的S Tronic雙離合裝置或者寶馬的雙離合系統要好。配備四驅系統意味起步階段不存在任何打滑,扭矩零損耗意味著在比拼直線加速時它足以讓寶馬M5和賓士CLS 63 AMG俯首稱臣。

  RS 7在制動環節也同樣強勢,如果你想購買這台車並且渴望盡情享受它的性能,我強烈建議你再花上一筆錢選購那套陶碳制動盤,如果你的體能不足以支撐一場勒芒24小時耐力賽,那麼你就不用擔心任何熱衰退問題,而且它的制動效果非同凡響。考慮到在測試時北京已經開始明顯的降溫,而且連續的霧霾給地面帶來了許多灰塵,再加上RS 7的體重是非常不運動2020公斤,但這款車還是在我們的測試中取得了37.9米百公里制停的平均制動距離,我敢擔保如果天氣和地麵條件再理想一些,它的成績還能再提高0.5米,寬度高達275毫米的馬牌超級運動輪胎在制動測試環節里所表現出的抓地力讓人印象尤其深刻。

舒適與操控

  和RS 6一樣,RS 7採用空氣懸架,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當車輛處於不同的負載水平時底盤與路面的傾斜度可以完全不受影響。空氣懸架的另一個好處是善於處理巡航狀態下的車身穩定性。尤其是在自動或者舒適模式下,這款車的乘坐感受和普通的A7或者說A6沒有任何區別,考慮到它的輪胎扁平率只有30,我只能說你無法對空氣懸架提出更多要求。不過我接下去要說的話才會幫你省下大筆的銀子。無論你是否執意要選裝那套漂亮的21英寸運動輪圈,在市區開車時碰上那些討厭的窨井蓋最好還是慢慢通過或者乾脆繞著走。首先,無論是標準輪胎還是空氣懸架都很難妥善地處理這種路面缺陷;其次,這種井蓋堪稱超級運動輪胎的絕對殺手。

  我記得曾經在RS 6的試駕報告中抱怨過它的空氣懸架沒有一個合適的中間擋,RS 7也存在這種現象。在高速巡航時調整到運動模式的懸架會過分彈跳,但在最舒適的模式下RS 7的轉向明顯比RS 6理想。事實上,它的整體操控要明顯優於RS 6,更緊湊的尾部和較低的重心讓它擁有更好的轉向靈敏度。雖然遵循著奧迪的傳統,RS 7的重心依舊有點靠前,但底盤將前側的重量隱藏得很好,即便在繞樁測試時我也沒有感覺到前端太重了,它的轉向不足是我試過的奧迪中最少的。另外它所配備的運動差速器存在感很強,能夠積極地幫助后軸更快地通過彎道,而且所有的幫助都是積極的。雖然它能營造出類似后驅車的甩尾效果,但非常容易控制,即便非常猛烈地左右打輪,車輛也很容易控制,M5CLS63都無法做到這一點。在完成繞樁測試時,我對RS 7的穩定性印象尤其深刻。

  總結

  我從來都不認為駕駛樂趣對這種車是最重要的元素,性能、效率、運載能力和精緻度才是更要緊的,對消費者而言這類車是速度非常快的代步車。與M5相比,它的直線加速更快、車廂更加精緻豪華。另外,消費者也不需要留意照顧雙離合器變速箱和彈射裝置;與CLS63 AMG相比,它有明顯勝出的後排空間和更寬敞的後備廂;而與Panamera Turbo S相比,它不但更有行政的味道,而且也更加適合充當一款4人座駕。雖然未必人人都會對這個結論表示信服,但我的確認為RS 7是目前最好的4門高性能轎車。

  B&O音響聲色俱全。

  儀錶其實和普通奧迪沒太大不同,唯獨指針轉動的速度比所有奧迪都瘋狂十倍。

  夜視系統能見度讓人滿意,莫非是為軍方開發的?

  這可不是手機鍵盤,電台頻道快捷鍵是也。

  屏幕夠大夠清晰,試一次贊一次。

把尾翼升起來更帥。

  主要配置:全尺寸安全氣囊,後座側安全氣囊,電子穩定程序ESP,后差速器,帶前後攝像頭的可視倒車,電動助力車門關閉系統,夜視系統,自動泊車,運動版四輪獨立空氣懸架,轉向柱電動調整,前座椅電動調節,司機側帶記憶功能,前後座椅帶有加熱功能,後備廂蓋可電動開啟和關閉,外後視鏡電動摺疊、帶記憶、帶防眩,帶有能量回收的啟停裝置,四區豪華自動空調,升級版MMI導航,帶有停-走功能的自適應巡航系統,MMI手寫輸入屏,帶動態駕駛控制(DRC)的增強型RS運動懸架(選裝),帶運動差速器的quattro(選裝),陶瓷制動盤(選裝)

  測試筆記

  制動:地面溫度有點低,對測試造成了一點影響。但即便所取得的成績沒有想象中那麼理想,但制動踏板的感覺始終都是一流並且讓人信心十足的。

加速:這是我測試的第一輛0-100公里/小時加速跑進4秒的汽車,這已經說明了一切。

  繞樁:樂趣十足而且極易控制,四驅裝置的工作極其有效,對轉向的干擾也不大,一切都很美妙。

  蘇曉:如果給我一天的時間,我的確更願意和M5以及CLS63 AMG相伴,因為我最不缺少的就是大量的腎上腺素。后驅的高性能轎車的確更有駕駛樂趣,但因此就說它們的駕駛性能優於使用四驅裝置的奧迪則有點偏激。這款 RS 7再次證明了奧迪的確更善於在大轎車而非小轎車上創造良好的駕駛感覺。它給人精準、高效、冷峻並且帶有那麼一絲瘋狂的感覺,它的性能幾乎沒有窮盡,發動機的澎湃輸出會讓你忘記關注擋位或者轉速水平,但與此同時,它始終都是一部合格的代步豪華車,我覺得它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設計、精緻度、加速、燃油效率、操控。

  -空氣懸架缺少一種能夠應對所有路況的設定。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8 12: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