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英文原版書怎麼看

作者:ccc6  於 2013-10-27 22: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英文分享


 

近日閑暇,總愛捧著英文原版書,品味、欣賞、自High。假如各位最近坐輕軌或地鐵,有見一帶黑色絨帽青年,全神貫注,埋頭閱讀;或因坐過站,倉皇下車者;有可能,就是在下。

過去三年間,極少分享自己的閱書習慣和讀書心得,也很少推薦英文讀物。一來,是覺得自己還不夠格,畢竟還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涉世未深,資歷尚淺;二來,潛心於本職修鍊,時常閉關,不圖熱鬧,唯有一次,講座途中,邂逅一書屋,寫就一篇,以表本人嗜書,尤其是英文原本讀物之本性。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一讀。

 

今年是從教的第三個年頭,大趨勢是,人也漸往而立。於是想做一些改變, 往更加有利於和大家分享、交流的方向努力。我曾專註於「精聽」,「辭彙歸納和總結」,大都停留在技術層面,屬於「術」;而任何「術」如無法匯總、歸納成最後「道」,我想,那是比較欠缺的,所以今後對於「道」的探索和探討也就是新的方向。

 

希望一路上能聽到大家在英語修行中的各種聲音。Every opinion counts! I'm open to your suggestion. 當然,我只是提出個人見地,供各位參考,絕不是最終解釋。No one claims monopoly over the truth

 

讀書感言:貴在堅持,輕裝上陣

 

多讀原版書,其實這是一個所有學英語的人都懂的道理,nothing but the whole truth, 但卻是很難堅持實踐下去的。

 

因為原版書的辭彙量、敘述方式、思維架構、和內涵遠不是普通教科書上淺顯易懂或者略有深度的文章可相提並論的。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數量級較量,a world of difference!

 

Understandably, 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想讀原版書的朋友,總會打開第一頁,看了第一行,皺了下眉,看完第一段,搖了搖頭,隨後,書歸原位,數年塵封。I have been there, trust me, but I know that is dead wrong.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本質是我們太高估自己,能力也好,理解也罷,反而背上了包袱。High self expectation is the cardinal sin. 所以切忌帶著期盼的心態去讀外文的原版書。

 

閱讀一本書,猶如轉換時空和角色,讀者很難設身處地,真切感受作者親歷的某個事件和某種感受。如果不能做到walk into other's shoes, run towards certain emoti**,一定覺得索然無味,dulled and frustrated。那就換一種想法,把它看成是一個「頭腦和心靈旅行」的過程吧。an intellectual and spiritual process,這對於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是一個很好的放鬆和補充,這樣便可「輕裝上陣」,也許讀下去,你就找到門了。

 

當然, 在沒有足夠的背景和心智的支持下,百分百的理解是不存在的。所以說,閱讀者需要懷有一種empathysympathy,移情和同感,儘可能地通過查閱背景資料,年代、人物、事件,去走近作者,這樣才可能讀懂和讀好作者的思想,否則太膚淺,收穫得卻是暫時領悟的一種表象。shallow token of momentary perception

 

個人對於想讀原版書的學友的建議,或者說tips,是從讀一些文字清談的經典開始,或者讀一些十分感興趣的書籍。這樣都有益於開始一段輕鬆和長期的精神之旅。

 

語言習得和主動邂逅

 

在語言研究領域,第二語言的學習並不叫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而是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第二語言習得。

 

這個acquisition英語解釋是,develop and learn centain skills, habit or quality

 

可見語言的學習,重要的不是「學」,而是「習」。就像在小學時,我們在語文或英語課堂上做的最多一件事就是大聲朗讀課文,而且老師還要求我們背誦有些經典的篇章。

 

其實這是一個對語言頻繁的exposure(接觸)的過程,當我們朗讀時,其實並沒有去想它,並且也一知半解,但是過了若干年,隨著自身心智的成長和語言的成熟,突然我們發現自己可以在自己的寫作中運用出一些經典的表達,和語句。

 

但是僅僅是死記硬背,是不夠的,因為這些在情感上是passive的, 出於老師的要求,考試的壓力。而學習必須有spontaneous的成分,才能學好,學通。所謂的主動的學習,就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態度,主動的涉獵。

 

對於學語言而言,就是需要主動閱讀原版材料,主動創造「邂逅」一些背誦過、記憶過、甚至只見過一面的辭彙,或表達。加強acquisition這個行為,使語言得到某種「內化」Internalization

 

舉個例子,最近我在讀傳記作家Edward Klein的暢銷書,The Kennedy Curse《肯尼迪家族的詛咒》。其中提到Kennedy族人都具有一個共同特徵, one shared characteristic, 那就是Narcissism, 自戀。這是一個我曾經死記硬背的單詞,偶爾還會在有些場合拿出來show off一下,但似乎沒有任何深刻的見解。但是該書序言中我卻「邂逅」該詞不下10遍。

 

通過查閱,我發現了這個希臘故事:Narcissus是河神刻斐索斯與水澤女神利里俄珀之子。他是一位長相十分清秀的美少年,卻對任何姑娘都不動心,只對自己的水中倒影愛慕不已,最終在顧影自憐中抑鬱死去。化作水仙花,仍留在水邊守望著自己的影子。後來,Narcissus就成了「孤芳自賞者」、「自我陶醉者」的代名詞。

 

為了更好的理解,摘錄書中的一段評述,在一個語境里來認識。

 

Narcissists such as the Kennedys have an overwhelming need to foster fantasies of omnipotence and other godlike qualities---to believe that they are entitled to get away with things that others cannot----in order to compensate for deep feelings of vulnerability

 

大意是:像肯尼迪家族這樣的自戀者,對於其無所不能的幻想和上帝般的特質有一種近乎執著的追求。他們相信自己有權利可以逃過別人無法避免的事,以此來彌補內心深處最脆弱的情感。

 

讀到這裡我對於Narcissist,自戀者,多了一些理解,也產生了一份憐憫,更可以信心滿滿地告訴自己,這個詞,被我「拿下」了,進入了我的「積極詞庫」,並且有信心在以後的口語和寫作的具體的語境里駕馭好這個辭彙。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06:0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