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中為愛痴狂的杜曉彬;她是《風聲傳奇》中文藝氣質十足的顧曉夢;她是海岩新版《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中的富二代羅晶晶;她是《新上門女婿》中保護倒插門丈夫的一個「大女人」;2012年年初,一部《北京愛情故事》讓林夏這個角色家喻戶曉,也讓張歆藝再一次走入人們的視野……
做了10年演員,張歆藝一路走來,用日漸成熟的演技刻畫了一個個性格迥異卻又風情萬種的女性。相比其他演員,張歆藝成名似乎有些晚,而她那倔強、獨立又有些疏離的冷漠氣質似乎與這個圈子有些格格不入。她也坦言,因為自己的性格確實失去過一些機會,性格是天生的,她不打算改變自己——
耐得住寂寞 才能守得住繁華
張歆藝出生在四川資陽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愛好文藝的父母,希望女兒以後能從事文藝工作,於是就給她取名「歆藝」。由於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小時候的張歆藝並不像同齡孩子那樣無憂無慮,她懂事很早,有著超出年齡的成熟。
張歆藝還記得,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帆布鞋剛開始流行。她很想擁有一雙白色的帆布鞋,於是就小心翼翼地向媽媽「請示」。媽媽對她說:「如果你考到了全班前五名,就給你買。」於是張歆藝發奮讀書,考了全班第一。可是媽媽卻還是沒有兌現承諾給她買鞋。張歆藝至今還記得當時心裡的失落,和媽媽帶著歉意的表情。
「我常想,小時候經歷過很多事,為什麼這件事給我印象特別深?後來我得出結論:這件事讓我一下子長大了,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且有時候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未必能得到回報,要學會用一顆平和而堅強的心,去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事。」
張歆藝從小喜歡跳舞,初中畢業后,她考取了四川省職業藝術學校舞蹈專業。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那年,她18歲,面臨著人生的下一個選擇——是報考北京舞蹈學院,還是去深圳歌舞團參加工作,成為張歆藝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她很想上大學,但是家裡的經濟狀況讓她猶豫了:父親身體不好,看病要花很多錢,可是父母的月工資加起來還不到1000元。
於是張歆藝放棄了大學夢,來到深圳歌舞團做了一名舞蹈演員。兩年後,家裡的經濟壓力沒那麼大了,張歆藝也攢了一些錢,她心裡又燃起上大學的渴望。當時,很多人都說她形象好,可以去當演員,張歆藝決定試一試。她辭去工作,參加了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的考試。連她自己都沒想到,從來沒學過表演的她,竟然通過了這兩所著名院校的考試,而且成績名列前茅。最終,她選擇了在中央戲劇學院學習。
大學畢業,真正邁入社會以後,張歆藝才體會到走演員這條路是多麼的不易。
「剛畢業那段時間,我經常幾個月都接不到戲。有時好不容易接到一個角色,滿心期待地為了這個角色剪頭髮、減肥、分析劇本,做很多案頭工作,結果這個角色又改為由其他演員出演了。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小時候考了第一名卻沒有得到的那雙白色帆布鞋。」
張歆藝笑稱,她是那種很豁達的人,善於把負面的東西轉化成正能量。也正是這種性格,讓她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在這個圈子裡,你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負面的東西可能多於正面的。所以,當你把挫折、痛苦、迷茫看成人生必須經歷的東西,不去抵觸,而是把心放寬接納它們,很多困難咬咬牙就挺過來了。過了一年半載再回頭看,你會發現當時愁腸百轉看不穿的,可能只是一顆螺絲釘。」
張歆藝覺得,自己直到現在才「紅」,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曾經有人問我:你入行快10年了,演過20多部戲,和大導演也合作過,但一直不紅,你就不著急嗎?我回答說不急,因為我一直在扎紮實實地努力。如果一輩子不紅,那是命中注定。如果有一天我紅了,回頭再看自己的作品時,我會發現自己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每部作品都能拿得出手,每個進步都看得見。而且,10年的磨鍊讓我耐得住寂寞,即使現在紅了,我也不會被追捧沖昏頭腦,還會像以前那樣做好手邊的每一件事。」張歆藝說,她很喜歡一位粉絲在微博上轉發給她的一句話:「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簡單的想法 做一個簡單快樂的人
雖然對自己走哪條路心裡有數,但張歆藝還是很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因為我的戲最終面對的是觀眾,所以我很在乎觀眾對我的評價。」在她心中,好演員的定義不是什麼角色都能演,而是真誠的、敬業的、有想法的等所有因素的組合體,是通過所演過的角色證明自己的實力。有一陣子,張歆藝覺得自己的性格特別不適合娛樂圈。不迎合、不在意、不設防,本來挺好的機會,也努力了,但最後發現沒自己什麼事兒了。「我不會說好話,也不會自來熟,更不會哄著別人高興,很多人覺得你這個小孩怎麼這樣啊!」張歆藝說自己也嘗試過要改變,但最後發現這樣逼自己,更難受,索性一如從前,一如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