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最缺什麼?不缺錢,就缺朋友!很多人發現認識的「熟人」越來越多,朋友卻越來越少;更多人感嘆友情似乎和愛情一樣脆弱,抵不過時間空間的一丁點兒考驗。
但在王珞丹的生活圈子裡,卻是「鐵打的朋友流水的時間」。這些年來,在她想念的時候,在她需要的時候,那些老朋友、好朋友總是招之即來,來之即用。在王珞丹看來,人與人之間相互使用率越高,感情和關係就越牢固。所以「勤使用、頻來往」,才是交友的秘訣。
在大家看來,王珞丹好像是一下子躥紅的,金牌製片人、著名編劇、大腕導演,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其實,這與王珞丹的社交方式不無關係。
第一次是個意外。當時王珞丹隨著經紀人去赴一個晚宴。席間,一位大腕導演說起他初去法國的女兒,既吃不慣那邊的食物,言語交流上也有些障礙,言談間,流露出一位父親對女兒的牽掛和不安。王珞丹馬上就想到了定居法國多年的室友,晚上再一打聽,原來室友與導演女兒的住處只隔著一條街。王珞丹拜託室友周末的時候做一頓中式大餐邀請導演女兒做客,順便教她學法語。王珞丹的本意,只是盡自己能力幫助一位無助的父親而已,不想卻為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導演親自力薦王珞丹去了一個劇組,一試鏡居然還拔得主角的頭籌。
這件事,使王珞丹產生了很大的感觸。人和人之間是有感情的,兩個陌生人的相識、相熟,需要一次彼此的互惠互利加深了解和印象,而主動解決對方的困難,投其所好才是「用」好之本。
韓寒看過幾部王珞丹演的電視劇,覺得她特別棒,於是在其備受關注的博客裡面讚不絕口。王珞丹早就知道韓寒,也看過他寫的書,於是主動把韓寒的博客鏈接了過來,還給他寫郵件。一個文學界的小青年,一個演藝界的小姑娘,兩個文藝青年彼此惺惺相惜,成為好友。韓寒熱衷賽車,王珞丹利用出國的機會,給他買最新的賽車書籍和圖譜,有次為了買一個賽車的模型,花費不小。韓寒說,以後有什麼事,儘管找哥幫忙。王珞丹心想,我們之間能有什麼互幫互助的事情?
不想,需要韓寒出面解決的事還真來了。一次頒獎禮上,主持人問王珞丹版與徐靜蕾版杜拉拉的區別時,她自己稱與徐靜蕾只是年齡上的差別。李光潔給她發簡訊,你說錯話了。這件事第二天出現在了各大媒體的頭條上,大家都翹首以盼地等著兩個「杜拉拉」開戰。王珞丹想親自給徐靜蕾道歉,可不熟,搞不好還弄巧成拙,突然想到韓寒和徐靜蕾關係最鐵,電話打到韓寒那裡。不等她開口,韓寒就說,哥已經提前幫你解決了,你就安心睡大覺吧。
沒錯,王珞丹一路走來,靠了很多人,很多人也甘願給她靠,樂意為她的進步提供幫助。而他們,在她這裡也享受到了一份有風情有雅量的情誼,他們也並不吃虧。朋友,既可以拿來愛,也能拿來用,聽上去很勢利的理念,其實在王珞丹看來並沒有什麼。王珞丹的奮鬥之路,就是「用人」之路。她的美好之處還在於,她不會過河拆橋,她與她「用過」的人仍保持密切的交往,讓人非常舒心地感受到,她念著你的恩。她記得所在劇組大部分人的生日、喜歡的食物,給工作人員買水,就連掃地的清潔阿姨也不會漏掉;冬天去曾經執意堅持把她招進電影學院的老師家,替兒女都在國外的老兩口洗窗帘,做暖鍋,聽老先生將二三十本家庭影集從早說到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