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盲小妹」要當漢服定製師
1992年,龍佳言出生在湖南婁底漣源縣農村,因家境貧寒,她讀到初二就輟學到婁底、長沙兩地奔波打工。因沒有學歷和專業技能,除了當超市理貨員和服務員等,龍佳言難以勝任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所以,打工幾年來,她心底始終燃燒著一個夢想:攢一筆錢,學一項本領!
2012年9月的一天晚上,龍佳言在宿舍里看了一部名為《漢服屬於現在》的宣傳片后,就愛上了那一件件美麗的古代服裝。電視上說,博大精深、體系完備的漢服,值得每一個炎黃子孫引以為豪。但事實上,由漢服改良而成的日本和服、韓國韓服等,一直是人家參加重要儀式時的盛裝,而在我國出現了幾千年的漢服,到了今時卻幾乎斷了傳承。
龍佳言不禁想,都市人穿衣向來追求個性化,尤其是年輕愛美的女孩們,甚至會「以撞衫為恥」,片中典雅唯美的漢服,穿起來寬大舒適,又能迎合許多人崇尚的復古范兒,為什麼不能在當代流行呢?
看了三天關於漢服的書籍和資料圖片后,她就瞞著家人辭去了工作,在長沙市一所技校報了個服裝裁剪班。三個月學習結束后,龍佳言又傾盡打工時的積蓄,到市場買回了縫紉機、電熨斗、印花機等裁縫工具,和一堆布料,然後一頭扎進家鄉苦練起了漢服裁製技藝。
此舉卻遭到了母親的強烈反對:「你一個20來歲的大姑娘,本該賺錢養家,卻幾個月不工作,去學什麼裁縫,如今又突然回家鼓搗起了這些破布頭,真是不務正業!再說現在的人都買成衣,誰會找你訂做這些難看的老古董!」
憑友情定製打開知名度
從此,龍佳言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研究中國古代服飾的相關書籍,對著漢服愛好者網站論壇上的圖片和資料學習,然後畫自己的設計草圖,並動手縫衣納裳。剛開始,不是袖子裁大了,就是衣襟太瘦了,或是印花遇熱變了形……初入此行的她焦頭爛額地忙碌一個月,卻始終做不出一件滿意的漢服。龍佳言怕父母看到心疼,就將那些次品藏起來不敢聲張。
後來,龍佳言多次帶著不成功的作品回技校拜訪老師,並有幸在網上得到兩位民俗專家的指導,才終於茅塞頓開,裁製起來漸入佳境。57天後,龍佳言終於穿上了自己花180元成本縫製的美麗漢服。
第二天一早,龍佳言就身著這件古裝大大方方地出門,進了長沙城。那天的她一襲雪白外衣,配粉紅體衣,撐一把紫色的復古遮陽傘,置身於牛仔褲、T恤、裙子、高跟鞋的「海洋」里顯得風姿卓絕,彷彿是一位從盛唐穿越而來的古代佳麗。
但令龍佳言尷尬的是,許多女孩在發出「好美啊」的感嘆后,竟會問她:「美女,你穿的和服在哪裡買的呀?」還有一些人誤以為她穿的是韓服!每逢此時,龍佳言就會遞上她印製的宣傳資料——從黃帝垂衣治天下開始,華夏民族的服飾開始形成圍合交領、人衣一體的獨特風貌,此後雖經歷代變革,但其精髓不變——飄逸靈動,端莊秀麗,有垂墜之感,顯華美氣質。
然而,儘管有不少人打電話向龍佳言諮詢,卻始終無人敢找這個小丫頭嘗試定製漢服。畢竟,她連自己的店都沒有,更毫無知名度可言。而定製一套最普通的漢服也要四五百元,面料好的高檔華服則需要幾千元,誰都不願冒風險。
幾天後,她在漢服愛好者聚集的論壇和貼吧中,以及微信朋友圈裡,發布了圖文並茂的廣告:「這是我最新設計的幾款漢服的圖片,為了迎合今人的穿著風格,已經做了收腰等時尚化處理,如果親們喜歡,可以聯繫我免費定製,只收面料錢哦!」
當天,就有人抱著布料找到龍佳言,誠懇地表示,只要「小龍女」做出的漢服能讓她們感到滿意,絕不會虧待她!更有一位古文化愛好者曾先生,竟抱來幾塊價值不菲的絹和絲綢料子,請她為自己定製居家漢服和古代出行禮服。
經過整整一個月的忙碌,龍佳言在兩位家鄉女伴的幫助下,成功製作出9件質地和款式精良的漢服,網友們將這些飄逸千載的華夏美服穿上身,無不顯得大美超凡,灑脫俊逸!此後,經過大家的口口相傳,龍佳言漸漸在當地有了些小名氣,開始接到一些零星訂單。
做到2012年8月,龍佳言的手藝已經贏得許多人的讚歎,她便找親友借了5萬元錢,在長沙市天心區開了一間50平方米的「夢回盛唐」漢服工作室。每一款漢服面料的選擇,龍佳言都要親力親為。很多料子在湖南布市根本買不到,需要到全國各地搜集。
制衣過程中,大到裁剪縫製,小到一個繡花的位置,一個古式紐扣的釘制,龍佳言都小心翼翼,無比認真。一位顧客甚至說,「小龍女」做的不是衣服,而一件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工作之餘,龍佳言還不忘給自己充電,她自費請老師、專家教授培訓中華傳統文化,經常參加漢服文化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