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亞前總統薩卡什維利也許沒想到,卸任還不到10個月,他的厄運就來了——8月2日,第比利斯市法院做出決定,應喬治亞最高檢察院要求,批捕薩卡什維利,理由是他涉嫌在總統任內鎮壓反對派活動、破壞一家電視台和沒收該電視台創始人財產等。
其實,早在今年2月,喬治亞媒體就曝出薩卡什維利涉嫌謀殺前總理日瓦尼亞的消息,認為這位「玫瑰革命」的領導人可能會受到審判,其尚不足半百的人生軌跡也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西方眼中的「民主」功臣
「玫瑰革命」是發生在21世紀初獨聯體國家「顏色革命」中的一波浪潮,即2003年11月,在喬治亞發生的反對時任總統謝瓦爾德納澤及其政府的一系列示威活動,因反對黨領導人薩卡什維利每次公開露面時都手拿一枝玫瑰花,所以被稱為「玫瑰革命」。最終,得到美國等支持的薩卡什維利領導的反對黨獲得了勝利,建立了所謂的「民主政府」,他本人也當選為喬治亞總統。那一年,薩卡什維利只有36歲。
薩卡什維利曾高調推動一系列改革,並信誓旦旦要讓貪污腐敗在喬治亞絕跡等,他因此被西方視為讓喬治亞實現「民主」的功臣。
薩卡什維利的政治信念,源於他的人生經歷。1991年蘇聯解體時,薩卡什維利才是一個24歲的青年,他選擇了融入西方的道路。薩卡什維利曾在法國斯特拉斯堡人權學院和義大利佛羅倫薩法學院學習。1993年,他又獲得美國國會獎學金,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律系和喬治·華盛頓大學學習,畢業后在美國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
對於西方生活,薩卡什維利一直非常留戀。他認為自己的人生因把握到幾次重要的機遇而受益不盡,如獲得美國的豐厚獎學金、第一次外出旅遊在荷蘭和後來的妻子桑德拉一見鍾情等,都讓他對西方國家「留下美好記憶」。
但薩卡什維利知道,自己想要成功,還需要回國接地氣。1995年,薩卡什維利學成歸國,不久即當選為議員。2000年10月,薩卡什維利被任命為司法部長,但第二年他主動辭職,隨後宣布成立統一民族運動黨。2002年6月,薩卡什維利當選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市議會議長。
這期間,美國正通過「支持新生獨立國家」計劃,在獨聯體各國「培植民主土壤」、「物色民主骨幹」、「樹立民主榜樣」,要把獨聯體各國打造成「新型民主國家」。經過美國的多年經營,烏克蘭和喬治亞就成了其首先選中的「民主試驗田」,「顏色革命」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和俄羅斯叫板吃大虧
2004年1月,喬治亞舉行總統選舉,薩卡什維利大獲全勝。就任總統后,親西方的薩卡什維利就公開表達了對俄羅斯的不滿,格俄關係因而不斷惡化。
2008年8月8日,薩卡什維利領導的喬治亞政府在歐美的支持下,趁全世界目光聚焦北京奧運會的時機,突然出兵,對謀求獨立的南奧塞梯發起大規模進攻,與南奧塞梯有協約關係的俄羅斯政府毫不猶豫地出兵對抗,對喬治亞軍隊狂轟濫炸,喬治亞等不來美國等北約國家的支持,只能撤退。俄羅斯於8月26日承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兩地區獨立。
戰爭期間,薩卡什維利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的專訪時坦言,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就是想把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變成喬治亞的「科索沃」,這是讓他無法接受的。他認為,俄格戰爭就是西方與俄羅斯的較量。
薩卡什維利一直希望喬治亞能加入歐盟,融入西方。他從不諱言對美國的好感,他將美國前總統布希視作自己的老友。在2008年的北約布加勒斯特峰會上,烏克蘭加入北約沒能如願。薩卡什維利開玩笑說:「布希已經為我們儘力了,因為當我走進房間看到他時,他的臉紅得像根胡蘿蔔,這個老朋友一身疲憊的神情。」
薩卡什維利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總統參選人麥凱恩的私交也不一般,據他透露,在「玫瑰革命」期間,麥凱恩曾送給他一件特別的禮物——防彈衣。而對現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薩卡什維利曾笑稱兩人早就是知音老友。
儘管有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支持,但薩卡什維利主政期間,喬治亞並沒有出現多大的變化。2008年1月,喬治亞舉行大選,薩卡什維利蟬聯總統,但他的運氣不佳,這一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喬治亞經濟受到很大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直線下降,約50%人口處於貧困線以下。位於高加索山腳下的喬治亞城市哥里,是斯大林的故鄉。這裡到處可見蘇聯時代修建的、如今已破破爛爛的公寓樓。當地的很多退休老人靠幫人停車賺點小錢。他們常拿眼下的生活同斯大林時代作比較,抱怨「今不如昔」。
最終,對薩卡什維利心懷不滿的喬治亞人,在2013年10月用手中的選票趕走了這位靠「玫瑰革命」發家的總統。如今,由「喬治亞夢想」聯盟組建的政府正在追究他的「舊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