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華爾街日報》:哈佛的排華法案

作者:YukongZhao  於 2015-6-17 08: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華人與成功|通用分類:子女教育

關鍵詞:華爾街日報, 哈佛

65日,具有2百多萬發行量的美國第一大報《華爾街日報》刊登了對哈佛申訴組委會主席趙宇空先生的長篇採訪。這是美國主流媒體對亞裔長年來受到長春藤歧視最全面、最深度的報道。翻譯:蔡哲。 以下是文章摘要:

在文中,《華爾街日報》評論專欄助理編審KateBachelder開門見山指出:進哈佛本來已是一件十分艱難的挑戰,而一個人的種族出身可能使獲得錄取難上加難。佛羅里達商人趙宇空接受作者採訪時說:這不是一個政治問題,這是一個民權(civilrights)問題。

作者介紹,趙先生幫助組織了64個團體,對哈佛錄取中歧視亞裔的行為向教育部和司法部提出了申訴。他們指控哈佛對亞裔美國學生採取更高的錄取標準,從而把亞裔學生所佔的比例限定在一個固定的水平。 文中引述了一些關於亞裔學生的數據。亞裔美國人是當前在美國總人口中增長最快的群體。大學年齡段的亞裔學生從1990年占3%2011年的5%。這5%的學生卻獲得了30%的全國榮譽獎學金,也獲得了類似比例的總統獎學金。自1950年以來,美國的亞裔人口已經有了大幅增加。由於排華法案的影響,當時亞裔人口只有總人口的0.2%

作者進一步提出,哈佛的錄取並沒有反映這些變化。亞裔占的比例從1990年代起就一直保持不變。今年春季,哈佛錄取的學生中兩成是亞裔美國人。在1993年這個比例也是兩成。將哈佛和其它不考慮種族的學校進行比較,加州理工學院在2013年有42.5%的亞裔美國人學生,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比例也超過了30%。即使紐約的亨特學院附屬高中在2013年也有49%的亞裔美國人。

對此趙宇空認為,這種在學生錄取比例上的巨大差異說明哈佛在錄取的時候有某種隱形配額。最高法院在1978年禁止了種族配額,但又在2003年允許了大學把種族作為錄取的非主要因素。哈佛自稱根據一套全盤的標準來錄取學生。根據哈佛大學的網站,這套標準包括興趣品德成長潛力。但人們不難發現,哈佛平均錄取10%的非裔美國人、12%的拉丁裔、2%的原住民以及19%的亞裔。這種構成在最近十年都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申訴中引述了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Richard Sander的研究說,如果用申請者作為基礎來比較,沒有一個族群有像亞裔這樣低的錄取率。其它名校的情況也類似:亞裔學生在耶魯占16%,在普林斯頓占17%,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占18%。而且這個比例每年大致相同。

那麼,亞裔進入哈佛究竟有多難?申述中引述了普林斯頓大學教授Thomas Espenshade的研究,提供了以下數據: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亞裔學生的SAT分數要比白人高140,比拉丁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這樣才能進入哈佛等美國名校。而哈佛否認了這些質控。哈佛發表聲明指出,該校錄取學生的做法是合法的。他們會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全面的評價,從而建立一個健康的學術環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不同背景、想法、才華、經歷和志向的學生。對此作者指出,哈佛其實並沒有如此自信的底氣。在1988年,教育部就對哈佛此類對亞裔的錄取歧視進行了調查。兩年後調查報告出爐,對哈佛對校友子女照顧的錄取模式進行了批評。類似的錄取政策在20世紀初就被用來歧視猶太申請人。對於哈佛的聲明,趙先生的應答很響亮:如果哈佛聲稱沒有對亞裔學生歧視,那就請他們把錄取學生的檔案公開,讓大家過目一下!

作者寫到,亞裔學生在申請入學上面臨者諸多挑戰。就連考試培訓公司PrincetonReview也在他們的培訓資料中都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不同族裔的申請策略。他們在培訓資料中寫道,如果可以選,請不要提供關於自己種族的信息;而亞裔要避免給人數學成績很好、語言成績一般、課外活動很少的印象。

因此,趙宇空專門討論了美國學校錄取時對亞裔的刻板印象。比方說,美國急需理工方面的人才。但亞裔理工科強的優勢在申請時因為所謂全盤考慮的錄取標準卻變成了劣勢。又比方說,亞裔常常是被認為是沒有領導才能、不願意承擔風險的。對此趙宇空反駁道:任何一個華人開的中餐館,或印度裔開的加油站都需要領導才能和冒險精神。在2006年至2012年間,42%的科技創業公司是亞裔參與創立的(亞裔僅佔美國人口6%)。他還風趣地談到,性格內向、數學好的愛因斯坦也進不了哈佛,除非全盤考慮的錄取標準中把小提琴當作強項。

作者繼續引用趙宇空的話指出,這些大學之所以能夠長年實施這種明目張膽的歧視而免受譴責,是因為亞裔在政治上不夠活躍。這些亞裔美國人中有許多是移民到美國的。他個人早期忙於攻讀學位和申請綠卡和公民。一直到現在大家的孩子都面臨種族障礙,我們才有意識來爭取平等權益。

趙宇空說,亞裔的孩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從大學錄取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而這又引起美國大學對亞裔過於注重學習的抱怨。這種歧視把我們的孩子推向了惡性循環。這是對亞洲重視子女教育文化的不公平。趙宇空也指出,大學錄取模式是唯一允許對種族因素公開進行考慮的。僱主在招募者時,種族等因素是不得考慮的。

談到大學錄取的模式,趙宇空尖銳地指出:大學不是一個劇院。」「大學應該改變錄取模式。大學的第一要務是培養建設國家的人,多樣性是第二位的。趙宇空說,有著同樣種族背景的人其實可以有多樣性的發明創造。他認為大學申請者不應該因為自己的膚色而受到懲罰。

教育部和司法部到底會不會介入調查呢?本文作者並不知道答案。也許美國司法部更熱心於抓捕國際足聯的貪腐官員,而不是幫助一群少數民族學生。趙宇空代表組委會對本文作者說到,他們要不斷地推進這項申訴,直至達到目的。他的動機很簡單,如果我們摒棄了機會均等的原則,我們又如何吸引世界各地的父母繼續移民美國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4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6: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