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莊子》五德充符9符形說【二】2020-01-31-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WMM_16qvwQ&list=PLIIlVXhpt_DzPLLmH4TA3aNZ22ZKXyjnU&index=99&t=1007s
相關文案:
主話題:符形說【二】
解析:《莊子》五、德充符之——
(九)、符形說——(續)
今吾聞至人之言,恐吾無其實,輕用吾身而亡其國。吾與孔丘,非君臣也,德友而已矣。」
闉(古代瓮城之門,堵塞;瓮城——圍繞在城門外之小城)跂(多出之腳趾;形容蟲子爬行;抬起腳後跟站著)支離無脤(同「脣」同「唇」,嘴唇,邊緣之外圍)說(同「悅」:高興,愉快;使愉快)衛靈公,靈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脖子,頸)肩肩。甕(同「瓮」:一種盛東西之陶器,腹部較大)㼜(同「㼝」同「碗」)大癭(機體組織受病原刺激后之局部增生,通常為囊狀物;中醫指生長在脖子上之一種囊狀之瘤子,主要指甲狀腺腫大等病症)說齊桓公,桓公說之;而視全人,其脰肩肩。
即憫笨君又問:「什麼叫做德行不對照人品?」
體面修身者答:「公平之心,乃如等分水之盛量之器。公心乃可以適合用來作為大眾效法之標準,其內部宜保持平穩而不向外蕩漾。公德乃成全容納融合公益公序之自我修養也。德行如果不對照人品之公心,那麼人類生存之環境便耐受不住獸畜之品其私心而離開人文社會到動物世界中去了。」
憫笨君在另一天向憂愁人品者陳述之前與體面修身者對話內容時講:「從一開始我坐南朝北以人君之身份推行周冕之公禮於自上而下施以仁愛之效法,執掌民間之法度卻憂慮百姓之頑固愚昧其獸畜之品,我便把自己當作最精通人品者了。而今我之名聲到了衣冠者之說法,公眾害怕我沒有真實之人品,擔心我會輕率運用社會地位之公權力而丟失國之禮樂。我們所參與探究之話題乃有關行屍走肉其獸畜之品,並非以臣子之道、小人之道、奴才之道去篡改冒充君於子之道、文之道、母之道其文賊文痞之奸小惡賴伎倆,不過是倡導人文社會大家都懷有公德之人品去互相交往罷了而否則便是過分於獸畜之品了。」
即偏隅苟且者、仰仗恩賜者、宗派分支庶出者、等級尊貴斥離者沒有節操界限去取悅於護神王者,神王也使之很愉快;然而在對待有關人之品質、性格或名譽方面是否完備齊全之態度,便是禽畜、奴才、盲從殉教徒自認為有罪而用脖力當作肩膀擔負畜品於低頭認罪而祈求赦罪賜福。脖子耐受罪者乃莫過於上面長著像碗那麼大甚至像瓮那麼大之瘤子而去取悅於王道戒欲者,殭屍王也使之很愉快;然而在對待人之身體或意識方面是否完備齊全之態度,便是傻子、殘疾、迷信衛道士自認為有功而用脖力當作肩膀擔負獸性於好大喜功而追求炫富顯貴。
放浪及僵化形骸而不對照人品者,符合獸畜之標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