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一學而1習慣說2原則說3求是說4(1)自省說【一】2018-12-11_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UDrr89wSLs&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9&t=1297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一)、習慣說(二)、原則說(三)、求是說(四)(1)、自省說【一】
解析:《論語》第一篇——學而之——
(一)、習慣說——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時(時時)習(慣)之,不,亦(還)悅乎?即初學者皆滿懷情趣,但時間長了必然厭煩,那就要天天保持習慣堅持學下去,如果做不到,還能如當初那麼高興么?
又朋(同類倫比)而自遠其方來(原來),不,亦樂(願意,樂於)乎?即又遇到比較好之同類事物,自然不再接近原本厭倦之事物,指見異思遷而不能專心致志,如果不想喜新厭舊而堅定不移,還能樂於此事么?
人,不求知,且不慍他人,不,亦君子乎?既然不想學習問教,就不要埋怨遷怒於別人,如果不認賬,還有作人基本之修養么?
——(完)
(二)、原則說——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立本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其被人孝悌,而好犯上者,少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其未(來)之(事),(現今沒)有也。
君子務(以恪守原則為)本(分),本(原則確)立而道(規矩)生(存在)。人家孝悌於你,乃為(因為)仁(愛)之本(原則性)與(所帶來)!其「與」,非通「歟」,非句末疑問則非「乎」也。
——(完)
(三)、求是說——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巧(虛浮不實之)言,令(強使服從之於)色(物品之成色及質量),其鮮(缺少)矣仁(好心)也;此乃小人指鹿為馬、顛倒黑白之詭辯,非巴結人也。
——(完)
(四)(1)、自省說【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吾日(每天)三(多次)省(檢查)吾身(自身思想及行為):為(被)人謀(算計),而(還是)不忠(自己不夠忠誠坦白)乎?
與朋(同類倫比),友交(密切對照)而不信(憑據)乎?傳(傳遞,接續)不習(習慣)乎?即憑什麼跟身邊人相比較?天天如此反省形成好習慣了么?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