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莊子》九馬蹄1馬治說2020-03-25-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L7k4RWpXA&list=PLIIlVXhpt_DzPLLmH4TA3aNZ22ZKXyjnU&index=151&t=770s
相關文案:
主話題:馬治說
解析:《莊子》九、馬蹄之——
馬蹄——力畜之鐵蹄,指畜品獸性之主子幫凶。
(一)、馬治說——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hé:咬)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雖有義(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台(恭敬之意)、路(條理)寢(停止,平息),無所用之。乃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luò:同「洛」;同「烙」)之,連之以羈(馬籠頭;拘束;停留,使停留)馽(zhí;同「縶」:拴,捆;拘禁;馬韁繩),編之以皁(zào:同「皂」:黑色;差役;肥皂)棧(zhàn:養牲畜之竹、木柵欄;棧道;棧房),馬之死者十二三矣;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jiā:同「莢」:古代指筷子;同「策」)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即野馬,蹄子可以用來履行純潔自由之路亦能夠洗掉恥辱、仇恨、冤枉於奮起拳擊,發怒時其毛髮可以用來駕馭狂風裹挾沙塵使阻擋者膽顫心寒,然而其嘴巴咬合乃草率不細緻乃因其覓食時心存如流水般信然隨意之怠惰於苟且,其抬腿從來不是為了出拳而是想更安全著陸,這便是馬清楚、確實、原本之畜品獸性。雖然人們出於敬慕之心而有意去收養它、待其為上賓而有意與之交往合作,但是通過各種途徑與之交流卻不起作用。此事推及到樂於充當排行老大者說:「本人擅長降伏烈馬。」這馴馬者先四處放火把馬包圍使沖脫無望,然後在火場中開一個路口而從縫隙中把馬救出,然後用輕蔑之態度和舉止刻薄對待它,然後時常拿火把或燒紅之金屬在它眼前晃以示恐嚇及威懾,然後用籠頭、韁繩連接主奴關係,捏造差役之命令使歸入柵欄,此時馬之愚昧奴性便養成十之二、三了;然後不給它餵食而使之期盼主子恩賜,然後不給它運動場所使迫切想要幹活,然後駕馭它使狂奔,再緊勒韁繩令其突然停下,如此幾次三番反覆修理之、整頓之、勞苦之而使聽從口令,最終達到與主子心意整齊劃一,如果馬任性冒進便有籠頭韁繩起閘橛作用,而其如果怠惰後退便有皮鞭棍策驅趕於被威逼,那麼此時馬之愚昧奴性所養成者已經超過大半了。
私禮對有能力者之馴化調教,乃欺騙和壓迫於恩威並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