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孟子》二上公孫丑上1(三)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10-25 12: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孟子|通用分類:信仰見證

關鍵詞:孟子

新解《孟子》二上公孫丑上1(三)2020-12-01-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z-OZht0b5o&list=PLIIlVXhpt_DwyTj0dOzvSPjTyttofSe-H&index=53&t=1488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二篇(上)公孫丑章句上

        第一章之(三)、——

解析:「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鎡基zī jī——農具名,鋤頭)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同「駟」:駕馭)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彰明,顯明)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   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即孟先生接著講:「齋戒通神者揚言道:『雖然奴才智謀狡黠(xiá),卻比不上主子利用權勢;即使佃戶擅長耕作,卻比不上東家按時收賦。』而事實上收賦即王法之規則乃佔有土地者總是在爭奪當中被改變。自夏朝創建曆法以為會永久執掌耕地乃經過商朝、周朝而使夏曆鼎盛通達於四方,然而在領地之歸屬方面卻從來沒有順利傳遞對於眾多鄉里邑巷之產權,乃因私禮家天下齊同於獸王領地而自然更替主子了。好奴才們如同雞鳴狗叫而傳達忠孝悌貞節烈之畜品名聲,主子權威顯達於駕馭疆界,乃因神品王者齊同於獸品霸主而自然掌控大眾了。然而人類社會不會改變其彰顯人品,大眾也不會改變其遵循客觀法理於群體社會之公序,高位者推行仁愛公權力於自作主,乃沒有誰能夠抵禦得了文明開明之覺悟所代表之客觀法理乃恰如誰也做不到一手遮天。暫且一時之人間亂世中乃主子不勤勞耕作,卻從不疏忽按時收賦;民眾困頓於被領地私權所虐待,乃從來沒有比當奴才更甚之悲慘境遇。奴才乃隸屬於主子之私產而如同家禽家畜一樣被主人輕慢對待於餵食充饑與喂水止渴。孔先生講:『忠孝悌貞節烈其好奴才優良品質之流傳風行,乃迷信之欺騙對大眾之毒害遠比通過驛站傳達王命之私禮強權而快速被接受。』覺悟者首先要抵擋現實社會之稅賦所帶來之剝削和壓迫,國土上萬輛兵車乃為保護公眾利益而不是用以維護少數統治階級私權去威懾民眾乃國之禮樂排行於王者頭上而施行上對下之仁愛公權力,公民樂於秉承公禮,乃如同解除冠履倒置懸空之狀態。一直以來獸品與畜品之關係乃在於半獨一其互競相殺之死向而主子和奴才卻都恰缺人品,人品功德總是一兼二其互濟相輔之生向,人文思想乃繁衍與傳承模式區別且高級於進化和演變模式乃種子生長之時俗制約並規範吃食滅絕之時尚乃衛護客觀法理之公序。」

 

        主奴之田賦乃吃食滅絕形式;

        人文之授受乃種子生長形式。

 

                                                                                                                

——(完)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3 09: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