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孟子》二上公孫丑上6(一)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10-20 17: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孟子|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孟子

新解《孟子》二上公孫丑上6(一)2020-12-16-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LDR_FjYoXc&list=PLIIlVXhpt_DwyTj0dOzvSPjTyttofSe-H&index=68&t=2600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二篇(上)公孫丑章句上

        第六章之(一)、——

解析:孟子曰:「人皆有不忍(加害)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析,劈開;分析,剖析)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評論)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chù)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親近)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譽於鄉黨(親族)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即孟先生講:「每個人都懷有不加害自身肉體其慾望亞心次心之自我本我本心。領先於主導地位者也應懷有不加害其下屬之仁愛之心,分析頭保護腳而父母庇佑子女而樓塔維繫根基乃存在不加害本土親脈之管理了。用不加害慾望亞心次心之自我本我本心及不加害下屬之仁愛之心,去推行不加害本土親脈之管理,設置王都或地方官署於公位乃秉承冠禮自上而下乃適於運用公權力掌管維護公序。褒貶有關管理者之理由出處乃都在於是否懷有不加害慾望亞心次心之自我本我本心及不加害下屬之仁愛之心,日常生活當中如果有人突然發現別人家小孩子將要掉入水井裡,乃都抱有恐懼警惕憂傷同情之仁愛之心而伸出援手,乃不是為了以此親近結交那幼兒之父母親或其他長輩而求取答謝,也不是為了討要讚譽於鄉鄰親族同事好友,更不是因被道德綁架而厭惡事後被眾人指責為不慈善於擔負罵名才去做這件好事。」

 

        仁愛之舉須出自覺悟乃高位強者量力度勢而行。

 

                                                                                                                                   

——(完)


評論 (0 個評論)

其它[熱點雜談]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6 16: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