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論語》三八佾22佾器說【二】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10-20 12:0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論語|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論語, 孔子

新解《論語》三八佾22佾器說【二】2018-12-28-21-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Ps7u9alPYM&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27&t=289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二十二)、佾器說【二】

解析:《論語》第三篇:八佾之——

(二十二)、佾器說【二】——子曰:「管仲(齊國宰相)之器(度量,才能;指花銷用度開支之儉省或鋪張)小(指出手不大方,小氣)哉!」或(有人)曰:「管仲儉(儉省)乎?」曰:「管氏(家族,家裡,家人)有(存在,實行)三(很多)歸(趨向、集中於一個地方;指專人專項負責),官(公家的,公共的)事(從事,職位)不攝(代理,兼任),焉(怎麼)得(能夠)儉?」「然(然而,但是,卻)則(確定,肯定)管仲知(使知道,告知)禮(公共秩序,公共良俗之儀式)乎?」曰:「邦(外國,鄰國)君(君王)樹(設立,建造)塞門(塞門:門口矮牆,,指高門檻,用以阻止閑雜人等入門,以示規矩規則,公事公辦),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為了)兩君(兩君:指兩國雙方國君)之好(交好,友好外交),有(設立,建造)反坫(反坫:大廳內所設放置酒器之土墩,指公事外交禮儀)。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因此,那麼)知(使知道,告知)禮,孰(誰)不知(使知道,告知)禮?」

 

 

即先生講:管仲太吝嗇了!有學生對此話不甚理解,於是向先生求教:管仲生活很儉省嗎?先生講:我是說管仲在國家財政支出之公權使用方面很小氣,管仲家中,家政服務及幫傭人員多半是專職專項負責,其薪金由管仲個人支付,這些人不再兼任公職賺取俸祿,那麼管仲能省下錢嗎?學生接著問:如此說來,管仲是在向世人表明,自己廉潔奉公、不佔國家便宜、公私分明、崇尚公義公權,似有沽名釣譽之嫌嗎?因為以他身為國相之身份,其家政人員由政府開支,也是符合級別待遇並無不妥。先生講:外國君王宮廷門口設有高門檻,以象徵公職公權,而管仲府宅門口也效法設立,即表明其公堂與私宅皆公權所在,不徇私情;外國君王為了兩國外交而在宮廷內設立外交禮儀模式,而管仲在自家客廳里也如法布置,表明其與國外朋友之交往,必須以國家公義為先、國家利益與國家形象為大,個人私交首先要符合公權規範;所以,管仲還至於在家中小事上沽名釣譽嗎?其一切行事風範,皆在遵從效法國禮,並以此告知國人,那麼誰還能不隨形效法呢?

事實上,管仲有為於春秋戰國時代,諸侯爭霸,割據各方,流民奔突,賢良輾轉;疆不確而使國之不國,地無姓而至民之不民;逢其亂世,齊國拜管仲為相,上立國鼎而主效公權公義,下業遊民而固安身立命;使萬民營生恃有公權尊嚴,使四方俊傑歸慕公序大道,齊國從而崛起。

其間尤值一提且屢遭後世詬病之事,乃當時官方許可之花街柳巷行業,譏諷管仲為相不仁,傷風敗俗而有違公序良俗之禮法,傷民俗,辱國格;然,正如孔子所言「遂子不諫」,意即時代客觀環境局限之下,國策之規劃須審時度勢符合客觀要求之最基本;亂世非盛世,人無家焉愛國?人無命焉要臉?人無業焉立命?人若無力可賣豈不自賣自身?亂世流民似洪水滔滔,如蝗災漫天,制其勢不如固其根;棚戶區與紅燈區之「二區」,歷來為民生之短板,公義之掣肘,投鼠之忌器;無米之難炊。

若要民風不傷,必先民生不傷!

若要天下為公,必先天下為生!

 

——(完)


評論 (0 個評論)

其它[熱點雜談]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3 21: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