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案:
主話題:芻狗說
解析:《道德經》第五章——
芻狗說——天(天空;位置在頂部;天然,天生,自然;主宰;指公禮,客觀法理,公義大道,神佛道主,文之道,君於子之道)地(地球,地殼;陸地;田地,土地;地面;地區;地點;地位;襯托面;路程;指生命世界)不仁(居於長上者對其直接幼下施以關懷和體恤),以(用,拿;依;因;目的;於,在;而)萬(數目,十個千;很多;極,很,絕對)物(東西,指自己以外之人或跟自己相對之環境;內容,實質)為(做,作為;充當;變成,成;是;幫助,衛護;行為之對象;目的;對,向;因為)芻(喂牲口所用草,用草喂牲口;割草)狗(家畜,奴才);聖(最崇高者;稱學識或技能有極高成就者;聖人;帝王;宗教徒對所崇拜事物之尊稱)人(能製造工具並使用工具進行勞動之高等動物;每人,一般人;成年人;某種人;別人;人之品質、性格或名譽;人之身體或意識;人手、人才)不仁,以百(數目,十個十;很多)姓(表明家族之字;個體人文標誌,宗親血脈出處)為芻狗。天地之(去,到,往)間(中間;一間屋子,房間;空隙;隔開,不連接;挑撥使人不和,離間;拔去或鋤去多餘之幼苗;同「閑」:沒有事情,沒有活動,有空;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閑空兒;與正事無關者)其猶(如同;還,尚且)槖(一種口袋,如皮鞋敲擊地面之象聲詞)龠(古代容量單位,等於半合:十勺等於一合,十合等於一升;古代一種樂器,形狀象笛)乎(嗎)?虛(空虛;空著;因心裡慚愧或沒有把握而勇氣不足;徒然,白白地;虛假;虛心;虛弱;指政治思想、方針、政策等方面之道理;二十八星宿之一)而不淈(攪渾,搞亂;流通;枯竭),動(事物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動作,行動;改變原樣;使用,使起作用;觸動;感動;吃;動不動,常常)而俞(文言嘆詞,表示允許;同「腧」:腧穴,人體之穴位)出(從裡面到外面;來到;超出;往外拿;出產,產生,發生;發出,發泄;引文、典故等見於某處;顯得量多;支出;往;向外、顯露或完成)。多(數量大;超出原有或應有數目,比原來數目有所增加;過分,不必要;有零頭;相差程度大)聞(聽見;聽見之事情,消息;有名望;名聲;嗅)數(數目;表示事物之量,其基本數學概念;語法範疇,單、複數;天數,劫數;幾,幾個;查點,計算;列舉;屢次)窮(缺乏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沒有錢;窮盡;徹底;極端),不若(好象;如果;你)守(防守;守候,看護;遵守,遵循;靠近,依傍)於(在)中(與四周等距,中心;範圍內,內部;位置在兩端之間;等級在兩端之間;不偏不倚;中人;適於,合於;成,行,好;正對上,恰好合上;受到,遭受)。
即蒼天在上,如果客觀公理對地表生命世界不仁愛,便如同拿草去喂狗,誰能活?如果文明開明之覺悟於人之品質、性格或名譽,並非上行下效之關懷和體恤,那麼眾多個體人文標記及宗親血脈出處,也有如拿草去喂狗,啥都無從談起,啥也不存在。
公禮對待生命,如果出空閑、沒正事及不靠譜,便如同用口袋計量容量、用敲打聲代替笛音,而現實公共秩序與公序良俗不正是公禮嗎?
政治思想、方針、政策等方面道理皆須出自文明開明之覺悟,乃自我本我本心之理性公心,非亞心次心之感性私心慾望;慾望乃排泄,乃攪渾、搞亂、流通而枯竭。
自我改變與矯正,需溯及源頭,抓住關鍵點,然後由本到末、由內而外、由小到大,先從觀念開始,然後行動,然後習慣,然後品性,然後毛病,然後疾病及禍患。
妄加多餘之名頭和名聲,無非主子和奴才;不自主者,必劫數窮盡,其無論是主子馴化調教奴才還是奴才依傍順從主子,到頭來都是各自受罪。
私禮,便是拿草去喂狗!
那麼,讓人六根清凈吃齋還願者,在做什麼?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