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孟子》二下公孫丑下1(二)2020-12-24-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wDF67j84t8&list=PLIIlVXhpt_DwyTj0dOzvSPjTyttofSe-H&index=75&t=1240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二篇(下)公孫丑章句下
第一章之(二)、——
解析:「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xī:同「溪」:小河溝;山間之水流)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pàn:迴避,躲避;同「叛」:違背,背離;背叛,叛變)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即孟先生講:「古語云:民間行政區域規劃不依照分封私有疆土而劃界,穩固國土安全之主體方略不依照山高水深之險要地形,公權力自上而下之威望不依照刀槍箭之鋒利或甲胄盾之堅實。得益於文之道、母之道、君於子之道者會得到大多數民眾之援助,失信於臣子之道、小人之道、奴才之道者會缺少到直至喪失至親至近者之幫助。孤寡獨裁而缺少幫助者之最終下場,乃其嫡親旁戚紛紛背叛氏族宗廟及國朝禮樂之信仰;仁愛表率而增加援助者之最終局面,乃冠禮下面之社會公眾紛紛順應公權力於自作主之人品而主動擔當身家業國之責任。用公禮自上而下順應民心之公權力,必攻克私禮自上而下遭受嫡庶反叛之私權力,一直以來乃文之道、母之道、君於子之道以一兼二之生向仁愛原則居於主導之上位而對下位之輔助者行以佑護乃不與之為敵或不主動發出爭戰,如果臣子之道、奴才之道、小人之道以半獨一之死向霸權原則而試圖居於主導之上位而挑戰公權力乃必然不堪一擊了。」
多助者得益於公道冠禮,
寡助者失信於私道履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