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孟子》二下公孫丑下2(一)2020-12-25-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8KYLXdGkvM&list=PLIIlVXhpt_DwyTj0dOzvSPjTyttofSe-H&index=76&t=2326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二篇(下)公孫丑章句下
第二章之(一)、——
解析:孟子將(推行)朝(社會)王,王使人來(lài:慰勞,勸勉)曰:「寡人如(應當,應該)就(靠近;順從)見(現成;現實;現在)者也,有寒(低微;貧賤)疾,不可以風(品質,節操);朝將視(監督)朝,不識(zhì:標誌)可使寡人得見乎?」
對曰:「不幸(超過,強於)而有疾,不能(勝任)造(達到某一高度)朝。」
明日,出吊於東郭氏。公孫丑曰:「昔者辭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高過,勝過),如之何不弔?」
即孟先生推行社會人文之冠禮,公位私權者慰勞及勸勉孟先生:「獨立之人品應該遷就現實局限,在奴才身上乃存在導致低微貧賤之毛病,其不適合依照自作主之人品節操;社會公祭之實施乃宜轉變為推行私祭以監督不自主之畜品,衣冠畜品不具有人品之標誌乃可能擔負獨立自主者所成就之人格尊嚴與臉面於表率嗎?」
孟先生回應講:「獸品不強於畜品乃同樣存在管不了自己之毛病,衣冠獸品主子也不勝任達到社會公祭之人品高度。」
文明開明之覺悟與日俱增,人文公祭超出迷信私祭乃在思想意識之領域突破氏族主子繁文縟節之外圍。羞於不配公位者問教於孟先生:「故事裡獸畜品性者因其野蠻愚昧於管不了自己之毛病而推辭及責備人品,而現實中仍有日常對於親情友情之私祭弔唁,也許某些參加親友之私祭弔唁者不合乎人文覺悟嗎?」
孟先生講:「故事裡之迷信私祭者乃出於管不了自己之毛病而祈求赦罪賜福,現實日常之私祭憑弔乃高過迷信或勝出私禮之人文情懷於公祭對私祭之仁愛,遵循公禮之一兼二其包容原則乃為什麼不可以移風易俗而文明祭奠死者呢?」
公祭如冠乃凌駕於所有人頭上;
私祭如履乃承載於所有人根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