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四里仁7里過說9里惡說【一】2019-01-07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S4tUaQThLA&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39&t=1216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七)、里過說(九)、里惡說【一】
解析:《論語》第四篇:里仁之——
(七)、里過說——子曰:「人(每個人)之過(過錯,過失,毛病)也,各(各自,表示不止一個且彼此相同或不同)於(對,對於;自,從;在,向)其(自己,自身)黨(偏袒)。觀(看,對事物之認識或看法)過,斯(互相)知(把握,掌管)仁(上對下之仁愛)矣。」
即先生講:每個人都會有過失,並且各自也都會對自身之過失有這樣或那樣或多或少進行偏袒。護短、要臉、愛面子,這是誰都會有之毛病;所以對於過錯之認知與看法,自己看自己與別人看自己乃不同之結論,人與人相互之間,要虛心聽取他人勸說和建議意見,同時對他人之毛病還是要寬容謙讓一些;因為這些都是用旁觀者清之強勢去看待他人兼聽則明之弱勢,所以也就是人與人互相把握對於他人之仁愛了。
現實生活中,我們對於他人尷尬羞愧之情況時常有之;如問路者且問且疑,情感糾結者且依且忌,買賣價比三家,個人隱私之不便相告,母護子、女遮醜、老瞞齡、病諱醫、窮忌恥、弱怕欺,矬子面前不說矮話,寡婦面前莫論是非;總之旁觀者清而關愛當局者迷,事外人輕而體恤當事人累,仁與被仁,鑒見人人。
——(完)
(九)、里惡說【一】——子曰:「士(對人之美稱,指學識,職業,修養等)志(志向,志願;初衷)於(在,向;對於,對)道(學術或思想體系,道德;公義,公道),而(但,卻)恥(恥辱,羞愧)惡(兇惡,兇狠,兇猛;炫耀張狂)衣(穿衣打扮,愛美之心)惡食(吃喝,嘴饞貪吃)者(這種人,此情況),未(還不能,不可以)足(充足,足夠;夠得上某種程度)與(參與)議(意見,言論;商議;探討,交流)也。」
即先生講:身為長上者,身為有地位、有輩分、有身份、有學識、有修養之人,大都在公義及道德方面有著良好意願與志向;但是,對於社會底層那些還沒有脫貧或剛從生存狀態當中掙扎過來之群體,要懷有些許體諒和包容,不要譏諷、貶損、抨擊甚至侮辱人家在基本生活需要方面之一時放縱;因為餓久了,難免貪吃嘴饞;日子過好了,女人穿衣打扮及化妝美顏方面過火一些,也是可以理解之常情,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誰都想讓自己在人前體面一點、有尊嚴一點,這對於長期處於貧困線上之人,一直以來是強烈之慾望,所以對於這種欲富貴加身、以貌示人者,其縱有庸俗之炫,發跡之逞,閃亮之顯,居於社會上層者,尚需多一些理解,不要橫加指責遭罪之人享不了福,訓斥吃糠咽菜之腸子掛不住油,狗肉上大席,醜女入廳堂;久飢而乍飽,久貧而乍富,久賤而乍貴,久丑而乍俊,其難免瘋狂之舉,且多現於衣食用度,此人之本性,此人對於生活之基本需求;不容人之最基本者,便是不容人,不容人者,談何仁愛!
所謂不堪為謀、不足與議,實在是說與覺人而不覺己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