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莊子》十六繕性3繕志說【二】2020-07-14-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SFBl9rdwA&list=PLIIlVXhpt_DzPLLmH4TA3aNZ22ZKXyjnU&index=258&t=1248s
相關文案:
主話題:繕志說【二】
解析:《莊子》十六、繕性之——
(三)、繕志說——(續)
隱,故不自隱。古之所謂隱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見也,非閉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發也,時命大謬也。當時命而大行乎天下,則反一無跡;不當時命而大窮乎天下,則深根寧(省xǐng視;探望父母;寧親níng qīn——省親xǐng qīn;歸寧——回鄉探望)極而待;此存身之道也。
古之行身者,不以辯飾知,不以知窮(徹底)天下,不以知窮德,危然處其所而反其性已,又何為哉!
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zhì:記,記號)。小識傷德,小行傷道。故曰,正己而已矣。樂全之謂得志。
即從客觀事物對人之主觀意識之反映再從人之主觀意識對客觀事物之能動作用,人文社會丟掉野蠻愚昧之王道了,文之道、母之道、君於子之道丟掉動物世界及人間亂世了。公權社會和人品公道互相交替丟掉霸權領地之王道,公道之人品擔負善因之覺悟而興盛於公權社會,公權社會也擔負善因之風尚而興盛於人品公道呀!
人品公道不該因其覺悟之興旺才存在於公權社會,公權社會不該因其風尚之興旺才存在於人品公道,即使覺悟者不在於如山之高位或如林之眾勢也適宜於擔負善因,人文覺悟所體現之公德便是其中所隱含之善因了。
善因之隱含,乃不是因緣自然之潛伏。一直以來所說隱含士子人品者,並非隱藏在個體人身當中不顯現,也不是閉口不談或不對外顯露人品,更不是儲藏或躲藏自作主品格而不表達自我尊嚴和臉面,時俗所命名其隱含神品之主子乃荒謬無稽之談。如果承認時俗所命名其主子神品之排行於私禮自上而下之統治,那麼依照王者等級制度其先天優越之法則而類推乃應該同一於神品萬能之高貴而不該留有獸畜野蠻愚昧之痕迹;如果不承認時俗所命名其主子神品之窮途於動物王法自上而下之欺壓,那麼依照客觀法理之公序而如同深入尋根一樣乃把省視故鄉或探望父母親友作為最高或最大之仁愛來看待,此乃人之品格和修養而與其社會地位並存之道理。
一直以來以德能賢品排行社會之高處者,不用辯解去掩飾、也不用辯論去裝飾自己之管理者身份,不用強力掌控之手段徹底推行私禮家天下,也不用馴化調教之方法徹底打造畜品私德,身處於高位而自感危險乃因類推獸畜品性互競相殺之過份毛病,還為什麼要去充當衣冠禽獸呢?!
母之道、文之道、君於子之道堅決不是臣子之道、奴才之道、小人之道其等級排行,仁愛義理制信之公德也堅決不是忠孝悌貞節烈之私德其標記或榜樣。標記奴才者損害人品公德,排行小人者傷害公義公道。古語云,主子使法度合乎自己乃太過之毛病了。主子樂於成全自己縱慾之心意便叫做得意於其獸品之標誌。
補繕人品乃因標誌為衣冠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