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孟子》二下公孫丑下7章2021-1-08-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NAnKIGdTk&list=PLIIlVXhpt_DwyTj0dOzvSPjTyttofSe-H&index=85&t=1350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二篇(下)公孫丑章句下
第七章之、——
解析:孟子自齊(料理,整治)葬於魯(同「旅」),反於齊(祭祀),止於嬴(yíng:滿,余;肥沃;勝;秦朝或秦國之代稱;通「營」:圍繞,環繞)。充虞(yú:猜度cāi duó,料想;憂慮,憂患;準備,戒備;盼望,期待;欺詐,欺騙;古代掌管山林川澤之官員;古代葬后祭祀;通「娛」:歡樂)請曰:「前日不知虞之不肖(仿效),使虞敦(dūn:敦厚,淳厚;多,盛;重視;督促,勉勵;duī:治理;堆,加;縮成一團之樣子;duì:盛黍稷之器,圓形,有足,有蓋;tuán:團,圓;聚攏之樣子;通「憝」duì:怨恨,憤怒;通「雕」:彩畫,刻畫;通「屯」tún:駐紮,屯聚)匠(教,引導)事。嚴(父親),虞不敢請。今願(恭謹)竊有請也:木若以美然。」
曰:「古者棺槨無度,中(遭受)古棺七寸(一根手指寬度),槨稱(隨,按照)之。自天子達於庶人,非直為觀美也,然後盡於人心。不得(同「德」),不可以為悅;無財(同「才」),不可以為悅。得之為(衛護)有財,古(死去)之人皆用之,吾何為獨不然?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於人心獨無恔(xiào:暢快,滿意;jiǎo:聰慧)乎?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天下儉其親。」
即孟先生安排自己死後之事乃在其求學傳教之旅途當中死在哪裡便安葬在那裡,此觀念相悖於歸鄉厚葬樹碑立傳以供後人祭祀之習俗,乃意於阻止被營造個人崇拜之迷信。擔任葬后祭祀之司儀向孟先生請教:「人在死前之時間乃掌控不了其死後被不仿效覺悟之私祭,後人會花錢指派祭祀之司儀督促且引導有關喪葬之事。父親死了,因世俗私祭勢力過於龐大乃兒子沒有勇氣和膽量按照死者生前遺願去移風易俗以新式葬禮去操辦。事實上操辦葬禮者出於對世俗迷信其陰暗勢力之恭謹乃存在拜請神鬼之行為:棺木比及於死者來世美好之富貴以及對子嗣生者之庇佑。」
孟先生講:「從古到今乃沒有內棺外槨度死者成仙之實例,死鬼遭受長年密封囚禁乃其內棺牢房達七指厚牆壁,外槨又以監獄圍牆緊隨把守。從達官顯貴到平民百姓,其喪葬行為、道理、價值等沒有遇到令人可觀滿意之功效,隆重操辦死者後事乃完全是出於欺騙者與迷信者之私心。主子沒有對奴才忠孝悌貞節烈之品德,便不可能被奴才喜葬;奴才沒有對主子恩賜施寵幸驕之才能,也不可能被主子欣埋。具有忠孝悌貞節烈品德之奴才衛護具有賜恩施寵幸驕才能之主子,乃死者之葬禮都是被利用於主子欺騙奴才而使迷信之管理手段,我們為什麼要做死時厚葬而三代之後無人祭奠之孤墳野冢(zhǒng)為什麼不燃燒屍體傾撒骨灰而自由放飛自我呢?況且比照敬神而拜鬼者乃同等之私祭,沒有土神社稷之公祭使命也沒有長上對幼下親緣仁愛之表率於人文繁衍與傳承模式,對於將死之人乃其不該暢快滿足於獨立自主而自由之心愿嗎?我們對於後世子孫所應傳揚之聲望在於:居於長上之高位者對其幼下施以仁愛之效法於表率乃不依照王法家天下之私祭去敬神拜鬼乃應該儉省親緣後嗣對其先輩之祭奠儀式及代價。」
三代之後無祭奠;
棺槨厚葬似牢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