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莊子》十七秋水6秋殊說【二】2020-07-26-20-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ibmqJbl77M&list=PLIIlVXhpt_DzPLLmH4TA3aNZ22ZKXyjnU&index=269&t=5279s
相關文案:
主話題:秋殊說【二】
解析:《莊子》十七、秋水之——
(六)、秋殊說——(續)
以趣觀之,因其所然而然之;則萬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則萬物莫不非;知堯桀(jié)之自然而相非,則趣操覩(dǔ)矣。」
「昔者堯舜讓而帝,之噲(kuài:咽下去)讓而絕;湯武爭而王,白公爭而滅。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桀之行。貴賤有時,未可以為常也。梁麗(lì:附著)可以沖城,而不可以窒(zhì)穴,言殊器也;騏(qí:青黑色之馬)驥(jì:好馬,比喻賢能)驊騮(huá liú:赤青色之駿馬),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 shēng,:黃鼬;xīng:同「猩」),言殊技也;鴟(chī:古書上指鷂 yào 鷹)鵂(xiū:鵂鶹xiū liú鳥——大鳥,捕食鼠、兔等)夜撮蚤(zǎo:跳蚤;又同「早」),察毫末,晝出瞋(chēn:發怒時睜大眼睛)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故曰,蓋(gài:同「蓋」)師是而無非,師治而無亂乎?是未明天地之理,萬物之情者也。」
即似被征服之海洋說:「因技術修養、個人功勞或社會成效去認知自我價值,沿襲主子佔有者之私心而貪占,那麼依其唯利是圖原則乃眾衣冠者沒有誰不懷有主子私心於膨脹;沿襲奴才所謂奉獻者之公心而不該貪占,那麼依其效死殉身之規範乃眾衣冠者沒有誰不懷有奴才公心於排泄;有關主體與客體之管理和被管理之關係乃上面扶持下面而下面輔助上面於來回或類推之關係乃不適合上面轄制下面而下面反制上面於來回或類推之關係,依照王者法則乃功德決定於主子之地位名份了。用品性志趣去認知生命體之類別,沿襲禽獸自然慾望之放縱,那麼依其野蠻暴虐原則乃眾衣冠者沒有誰不強權霸道;沿襲禽畜不合於人文而對人品之排斥、反對或不以為然,那麼依其愚昧頑固之規則乃眾衣冠者沒有誰不責備文明開明之覺悟;仁君堯帝與暴君夏桀同樣是身為管理者乃出於人品和獸品之不同立場及觀點而互相反對,依照客觀法理乃二者之個人志趣和品行便有目共睹了。」
似被征服之海洋繼續說:「從前堯帝舜帝實行公位禪讓,如同母體讓其幼兒吞咽乳汁一樣而凈盡精華於繁衍與傳承模式;商湯王周武王實行私位爭霸,乃表明公爵之君位因爭奪而得乃如同動物王者領地最終毀滅於進化和演變模式。從因果關係去認知高位和權力,爭奪私位與禪讓公位乃禮儀之於惡和善,堯帝與夏桀乃排行之於人和獸。高貴之人品與低賤之獸畜品性乃存在於人文時尚,不適合依照動物王法等級制度冒充為人類倫常。人品如粗長之梁木乃適用於附著在城門上用以抵禦或進攻,卻不適用於禽獸之巢穴,便是在講公器與私器之差異;人品如優秀之駿馬乃一白天能夠馳行千百里,而其在捕捉老鼠方面卻比不上狸貓或黃鼬,便是在講公能與私能之不同;夜獵之鳥類能夠捕食跳蚤,能夠看清排行末了其鼠蟲之小賊,而其若在白天出現乃即使睜大眼睛也看不見天敵為其挖好之墳墓,便是在講公品較私品之特殊。古語云,主子師法於馴化調教奴才乃為了掩蓋其真實之用意乃為了禁止奴才對其之反對或反抗,主子師法馴化調教其馭人之術乃不是在用私序去擾亂公序嗎?主子不可能突發善心而具有文明開明之覺悟乃人文社會之客觀法理,私禮家天下之眾衣冠者便如同身處於動物世界之情況。」
秋天就私心與公心之差別而論,乃或因求生而死於索取之進化和演變模式,或因赴死而生於奉獻之繁衍與傳承模式。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