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論語》四里仁17里賢說18里勞說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10-12 14: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論語|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論語, 孔子

新解《論語》四里仁17里賢說18里勞說2019-01-12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P9pn-tsphk&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47&t=277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十七)、里賢說(十八)、里勞說

解析:《論語》第四篇:里仁之——

(十七)、里賢說——子曰:「見(展示,表現,發現,出現)賢(大對小、上對下之德能品行)思(思考)齊(達到同樣高度,使一致)焉(語氣助詞),見不賢而(於是)內(裡頭)自(自己,自身)省(檢查自己思想,醒悟,明白)也。」

 

 

        即先生講:身居長上之高位,如果對下面展示出德能品行,那麼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還有其他不足,以努力做到與之相稱;高度已經定在那裡,為大眾所公認和監督,此全面性、協調性、持久性,需要努力去達到一致;此話並非指下對上、幼對長,身居下位者,本不在那個高度上面,卻要做出符合上對下之體恤、關愛、寬容及仁慈,則必然會被調教成溫順之奴才本性,那麼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弱者將無法生存矣;效法,是由高級到低級之層層對下之效仿;本是上對下之道,卻要下對上去施行,其方向不對、原則不對、對象不對、級別不對;上對下,下再對其下;絕無上對下,而下反之對上同道回饋之理;上對下可賢,而下對上無賢,因不在其位而不擔其公也;上對下賢,乃德能配其位;下對上賢,乃德能丟其位,丟其人本、丟其自我、丟其尊嚴也。

        另外,身為長上者,如果發現自己德能不配位,那麼就要回頭審視自己,自身之主是否還在,是否自己能夠做得了自己之主,是否是次心、亞心之欲魔已經篡位,而自己早已成為任由慾望驅使之奴才;自己不做主,焉能做人主,則何來長上之配位,何來對下之賢?

        所謂內自省者,即回頭尋找自身之主,自我之王,本心之神,使歸位也。

 

 

(十八)、里勞說——子曰:「事(從事,作為,身為)父(家族或親戚中長輩男子;同「甫」;加在男子名字下面之美稱,后指人之表字;通指對男性長輩之尊稱後綴)母(家族或親戚中長輩女子;通指對女性長輩之尊稱後綴)幾(幾乎,盡乎)諫(規勸,使改正錯誤;指對朋友或長上好心提醒),見(體現、出現,展示,表現及流露)志(志向,意願)不從(聽從),又(可是)敬(尊重)不違(不遵照,不依從),勞(勞苦、煩勞、操心)而不怨(怨恨,責怪)。」

 

 

        即先生講:如果身為長輩,對晚輩之教化不見成效,幾乎接近於對自己長輩或上級領導之勸諫,那樣就表明其對方晚輩已經立志誓死不會聽從教導。雖然心有不甘,但是還是要尊重其自我選擇,寬容其所背離之行為,然後依舊為其操心、扶持有加而不予責怪。

        此文非指晚輩對長輩之進諫,因為既然是諫言,那麼居於長位者,可採納亦可不採納,根本談不上執意不從,也談不上勞而不怨;倒是現實當中,有太多長上對幼下包辦、代辦之事,其有違晚輩本心、志向及客觀實際,使子女無志,使子女為奴;強權壓下而使晚輩惟命是從,其道德綁架、馴化幼下之思想,早已遭詬病抨擊矣;長上對幼下,不可損其志,不可滅其主,不可囚其自我及本心,此禮之首仁大賢也!

 

                                                                                                                                                                   

——(完)

評論 (0 個評論)

其它[熱點雜談]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8 22: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