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六雍也22雍難說2019-02-17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FyJd0z0RC4&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80&t=989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二十二)、雍難說
解析:《論語》第六篇:雍也之——
(二十二)、雍難說——樊遲(樊遲:人名)問(問教)知(管理者)。子曰:「務(收稅關卡)民(民間,公眾)之義(情誼),敬(有禮貌地送上)鬼神(鬼:死鬼,先賢榜樣;神:迷信崇拜之靈異虛空)而(並且)遠(差別程度大)之(指鬼神與百姓公眾之對比),可(可以)謂(稱之為)知矣。」問仁(上對下之仁愛效法)。(先生)曰:「仁(長上對幼下施以仁愛)者(前提條件)先(祖先,死去之人)難(同「儺」:舊時迎神賽會,驅除疫鬼,儺神————驅除瘟疫之神;這裡指破除迷信)而(並且)后(居於帝王之位,做主)獲(做得到;得到,達到),可謂仁矣。」
即先生身邊有一人叫樊遲,勤雜人員,沒啥文化,他向先生問教:如何能做一名管理者,也就是怎麼才能當官管別人?
先生講:如果僅僅是當官管別人,那很簡單,首先要入情入理去打動下面民眾,然後合情合理去收繳稅款,讓人們感覺這些都是為了公益事業,大家都熱血澎湃心甘情願去奉獻並維護所謂公平公正,不溫不火像烤地瓜,外焦里嫩,把糙皮一扒享用即可;但是要想長久把握住局面光做到這些著實不夠,下一步你要恭敬地向百姓們奉上一些先賢死鬼作為榜樣,再加上一些靈異虛空之神仙顯現,使大眾迷信崇拜,還有一定要使那些神鬼具有特異功能,目的是讓人們想效法卻苦於差距太大而只有俯首臣服之心而斷無遵循追隨之力,如此一來,你就成功了,放心行使管理之權力。
樊遲聽后感覺不太是滋味兒,好像是先生在挖苦他,想起先生日常所講之仁德,便附和著又問什麼叫仁愛?
先生講:仁愛是長上對幼下之效法,施以仁愛必須具備前提條件:一是先把自己家老祖宗其有關誇大不實之詞去掉,看到迎神賽會了嗎?那是驅除疫鬼而迎來真神;何為真神?就是德能賢品之風範,經典教義之內涵;何為疫鬼?就是個人崇拜,大家都敬祖上先人,其豐功偉績越來越多、越積越厚、越壓越重,你讓後輩精英賢品如何坐得上位,都去效法死人,誰還尊奉活的?
也就是說既不能吃三年前爛蘋果,也沒誰不讓你吃蘋果,你可以把它種到房後園子里去;列祖列宗那些骨頭渣子也不會顯靈保佑你子孫興旺大福大貴,這也不是讓你不認祖先,而是要激活體內來自前人其優良基因,切實傳承其德能品質與風範,弘揚其高尚情操與精神;經文在於其思想和理念內涵,佛之報身眾多而空為泥塑,法身只有一個乃極頂之覺悟;即祛其鬼之形而承其神之法。
另外,第二點也很重要:先自己做主,管得了自身;然後齊家,把自己家管好;再然後還要通過自身努力坐在那個高位上,居於上方能仁於下,你剛才所提問是有關如何獲得仁愛,那是被仁愛,是下面人看上面之視角;被獲得,使他人獲得仁愛,其前提是在上位且被效法。
仁愛,乃上對下之有效奉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