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八泰伯10泰亂說2019-03-11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unGV5zxQyY&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01&t=1409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十)、泰亂說
解析:《論語》第八篇:泰伯之——
(十)、泰亂說——子曰:「好(喜好,玩弄)勇(勇敢)疾(痛恨)貧(貧窮;缺少,不足),亂(沒有秩序,沒有條理;戰爭,武裝騷亂;使混亂,使紊亂,心緒不寧;任意,隨便;不正當男女關係)也(助詞,表示判斷或解釋原因)。人(長上,居於高位者)不仁(仁愛效法),疾之已(太,過)甚(很,極;超過,勝過),亂也(助詞,表示判斷或解釋原因)。」
即先生講:凡事有因有果,不能本末倒置;作為起因,社會沒有秩序,人們行為沒有條理,這是由於長上行為不端而上行下效所造成;上面自身混亂,必然使下面紊亂,爭鬥、騷亂、不正當男女關係、無信仰而心緒不寧、慾望泛濫而至行為任意隨便,這都是幼下跟長上所學,上樑不正而下樑歪,世風日下也是由於權責作風不端所導致;上面飛揚跋扈而下面玩弄勇敢,上面嫌貧愛富而下面仇富恨貧;所有這些問題之產生,起因在上而不在下。
問題是,統治階級往往拿不是當理說,信口雌黃、顛倒黑白,其本末倒置而把結果說成是原因,把原因當作結果;愣說是由於下面老百姓野蠻貪婪所造成天下大亂,上層及上流社會反倒成了受害者,一臉無辜無奈、滿肚子委屈,還把自己打扮成仁慈大善人,似乎是由於其對下面過於仁愛才導致姑息養奸而嬌慣出下面之毛病;條件與結論,前後次序這麼一顛倒,惡鬼變成神仙,此典型文賊無賴詭辯也!
上亂為先,下反在後;上亂,乃因居上者不仁,上不仁而下必不義;上對下不仁,那麼下對上必痛恨其所不仁之惡行劣跡,並且會效法之、加倍之、極端之、太過之,其暴行會遠遠超過上面之分寸和尺度,猶如上層權貴玩火,結果縱火成災,根本控制不住局面。
權貴們總是習慣把自己比作船,把百姓比作水,為了求風平浪靜而極度愚化誘導民眾,使聽從而不反抗;而事實上,水生風而風作浪乃天之大道,揚帆遠航者,其必先問天氣、問水氣,問大家高不高興。
舟若亂之,水必反之!
水,主沉浮!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