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八泰伯13泰恥說2019-03-13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CnDRz2ZrqM&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04&t=1292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十三)、泰恥說
解析:《論語》第八篇:泰伯之——
(十三)、泰恥說——子曰:「篤(忠實,病勢沉重)信(信奉;聽憑,隨意)好(喜好;玩弄)學(效仿,模仿),守(遵循,遵守)死(固定,死板;不可調和;不能通過)善(容易,易於;熟悉,擅長,長於)道(方向,方法,道理;說;以為,認為;學術或思想體系;公義,公道)。危(危險,不安全)邦(國)不入(參加;進入;合乎),亂(無秩序及條理;混亂,紊亂;任意,隨便)邦不居(當,任;居住)。天(自然,天然,天生;位置在頂部)下(由高到低,自上往下)有(存在)道(公義,公道)則(於是,便)見(同「現」:出現,體現;展示,展現),無(沒有)道則隱(躲藏)。邦有道,貧(貧窮)且(並且)賤(卑賤)焉(於此),恥(恥辱)也;邦無道,富(富有)且貴(高貴)焉,恥也。」
即先生講:長上之羞、君王之恥者,體現於以下幾種情況——首先,迷信之沉重,自信之自以為是,聽憑小人對其歌功頌德,自認君權神授而主觀臆斷、言行隨意;以玩弄之態度去效仿先賢聖哲,肆意歪曲、篡改、演繹經典教義,以達到粉飾自己而愚弄臣民或幼下之目的;固步自封,冥頑不化,遵循死板教條,於階級矛盾不可調和,於現實問題不能解決,於各方阻力不能通過,其所推行之道法、理念、禮儀及行政舉措,完全為圖一己之便,以自身熟悉、擅長、穩妥及心安理得為準,所謂公義公道及社會意識形態皆服務於成就自身個人之功名;其猶如頭頂桂冠而足踏爛履,社會上層名流驕奢淫逸、風花雪月、附庸風雅,而底層民眾則食不果腹、衣衫襤褸、流離失所;明君強邦其表,愚民敗家其里也。
其次,國家危亡、民族遭難之際,不去積極投身於拯救黎民百姓於倒懸,不去設法匡扶社稷於中流砥柱而力挽狂瀾,反而自命為謙謙君子,對外卑躬屈膝而對內色厲內荏,把罪責歸於臣子不盡職、百姓不開化,全然不是上行下效、以身作則之事;外敵侵入或下面造反導致公序混亂、觀念紊亂,歪理邪說泛濫、禮義廉恥盡喪、盜匪橫行而娼騙肆虐;屆時則移駕於行宮,或假意下野,弄一傀儡在台前應付支撐局面,躲災一樣待風平浪靜而人都死差不多了再重新歸位,繼續過悠哉游哉快活日子;下面百姓所謂天災人禍皆需各自承受,層層設級去管理即可;如同居家過日子一樣,來人去客還是要體面,該吃喝招待時還是要講求禮儀風範,至於老婆孩子能否有褲子穿,是否在灶膛啃鍋巴咽糠菜,則哀嘆時運不濟,勉勵其挺過艱苦歲月而自有後福;其不當任,不擔責,不自咎,不知恥也。
再次,居於上位,而自認理所應當,乃天意天命之所為;禮儀、規範及效法都與己無關,一切都順其自然,臣子儘力去管,百姓努力聽話,弄好了,功名屬於自己,此時盡可展示展現英明及偉大;弄不好,變躲起來,找替罪羊消除民眾怨氣,自己一副被蒙蔽、、被奸臣小人算計之受害者面孔,與國民萬眾一心,共誅貪官惡豪;豬,養肥了,其吃喝民脂民膏;豬,被殺了,百姓稱快而雀躍;豬肉,上面人吃,下面撈不著。
總之,居於長上而身為君王者,推行公義公道之效法,若能使臣民或幼下自覺做主,進而積極進取,努力開創各自事業,修身有律、齊家有方、守業有道,自為德能賢品之榮耀;反之像豢養飼養寵物和禽畜一般,愚弄麻痹而使之甘於貧賤,桎梏其主人翁公權思想及創造型理念;那麼由其精神理念之貧瘠必然導致物質財富之窮困及自我人格之卑賤,此君王長上之恥,且尚不止於此,禽畜之定位,乃愚頑不化,民眾無覺悟,不自省自律,必使效法無果無效,迷信、愚昧必導致私慾橫行,野蠻、兇惡、奸詐而狡猾,所謂奸小惡賴風生水起、尋機肆虐,屆時公義公道喪失,民心不淳不古不良不善而不公,社會秩序黯然渾濁無道;上層名流權貴還在那裡炫富顯貴,必激起下面仇富反貴之怨怒,其被仇被反,始作俑者皆來自上行而下效,其無道富貴使無道,無道使反富貴也,君之大恥也!
君之恥,乃賊己而奸人也!
君之榮,乃知恥而自改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