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九子罕6罕能說2019-03-16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6eg3knp_74&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07&t=1502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六)、罕能說
解析:《論語》第九篇:子罕之——
(六)、罕能說——太(高大;極,最)宰(官員)問(質問)子貢(同學)曰:「夫(這個,這位)子(先生)聖(學識或技能有極高成就;最崇高;聖人;宗教崇拜之尊稱)人(這種人)與(同「歟」,助詞)?何(怎麼就)其(他,指先生)多(那麼多;過分,不必要)能(能力,才幹,能耐)也?」子貢曰:「固(原本)天(自然,天然)縱(從古至今,自始至終)之(往)將(願,請)聖(聖人),又(同時存在)多(很多,諸多)能(同」耐「:受得住,禁得起)也。」子(先生)聞(有名望,聞名)之(聖人之稱謂)曰:「太宰知(主管,把握,掌控)我(自己)乎(嗎)?吾(我們)少(丟,遺失;忽視)賤(地位低下;自我現實卑賤之定位),故(故意,有意;著意於)多(過分,不必要;多餘、多事)能(同「耐」:忍受)鄙(粗俗;低下;被輕視、看不起)事(侍奉;關係或責任)。君子(君於子,使子君;長上對幼下施以效法)多(上對下過分輕視,下對上過分忍受)乎(動詞或形容詞後綴:同「於是」,在這裡,基於此種作法,此情況)哉(呢)?不多(不多:指上行下效之君子之道,不多見,稀少)也。」
即有一位副職官員,自認為自己是第一二把手、最大副手、最高副官,他質問貢同學:你家這位先生,真就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嗎?那麼他為什麼不能成為主管領導,不能做一國之君?難道說他是神人或者說是聖人嗎?怎麼就偏偏他那麼多能耐?是誰給他能耐?誰允許他能耐?
貢同學說:我們大家都生存於自然天地之間,天之大道、自然法則從古至今而自始至終存在,它生就、成就、規範著我們每一個人,包括你、我、你家主官和我家先生乃至於君王;神佛道主,百教歸一而萬法歸一且一以貫通,法之本願,必請出聖人,以效法世人;效法,起於自身之本我本心,與其說多才多能,不如說是多耐多受多忍多擔負多自修自正自矯而自省自律,其所謂上行下效之法也。
果如其言,先生以聖人之稱謂聞名於世;後來某日貢同學向先生提及此事,先生講:副職官員管事嗎?能管了別人嗎?能管得了自己嗎?
既便是貴為天子者,其也是天之子、子於天,乃第二一把手;公義公權為上,民為重、官為輕、社稷為大;凡自恃第一者,皆欺民欺天也!
我們作為讀書人,謙遜有加,卻往往忽視自己處於低下之定位,著意於不必要而過分去忍受來自上位之鄙視,許多居於上位者,其德能不配位,以其粗俗蠻橫之心,輕視學問,看不起學子,他們認為讀書人學有所成便是為了去侍奉權貴,官與師之間是主僕關係;那麼如此定位,我們在下而他們在上,文之道、主之道、君於子之道如何上行下效?此等貨色雖然居於上位,無論是作長輩、作官員、還是作君王,我們統統把他們當作不開化之禽畜對待,調教之、規範之、愚弄之、奴役驅使之!面對野蠻、暴力和強權,詬病之、抨擊之、韜略之、計謀之、反抗之、推翻之!
君子之道,乃君於子,使子君;乃長上對幼下施以仁愛之效法;然而現實當中卻常現於定位不準,或者不必要,或者過分;要麼上對下過分輕視,要麼下對上過分忍受;比如先前那位第一二把手太宰大人,自身不是主官卻盛氣凌人,一副君臨天下之派頭,原因是不在其位不守其公不擔其責,這種人怎麼會有居於長上之配位賢品,怎麼能做到上對下之仁愛效法呢?歷史和事實證明,往往這種主官身邊或身下之二把手、幕後、垂簾、攝政、參議乃至於後宮內室,是他們干政亂政、亂法亂效,才把事情搞壞;那麼為君為王為官為長上者,清側防奸不力,最終被趕下台也是必然;那麼逢此境遇,讀書人怎麼還會去忍受其欺壓和屈辱呢?本身就是奴役下面,卻還讓下面高風亮節對上面體恤大愛、感恩戴德,那麼請問:君子之道乃自上而下之仁效,而居於下位者如何仁而效哪般?不要把讀書人稱為這種君子,此君子乃傻子也!
上行下效其君子之道,方位準確者,不多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