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論語》九子罕11罕欲說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9-20 22: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論語|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論語, 孔子

新解《論語》九子罕11罕欲說2019-03-18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k9bc_QEuTw&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09&t=1019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十一)、罕欲說

解析:《論語》第九篇:子罕之——

        (十一)、罕欲說——顏淵(人名)喟(感慨)然(而後)嘆(嘆息)曰:「仰(敬慕;依靠,依賴)之(人之慾望;刺激,誘惑)彌(更加;遍,滿)高(富貴之高度,社會之層次),鑽(投機,鑽營)之(慾望)彌堅(硬,堅固;階級階層固化;人文圈子之排它)。瞻(往前或往上看;祈盼,貪求)之(慾望)在(對,於,向,往)前(前方,面前,眼前),忽(不注意,忽而)焉(乃,才)在後(身後,過後,往事;時過境遷)。夫(這,那)子(讀書人)循(遵照,依照,沿襲)循然(而後)善(妥善;弄好,辦好)誘(慾望之誘惑)人(身體,肉體),博(多,豐富;大;取得)我(自我,本我;本心)以(用,拿)文(文明;理念,理性;道理,文之道;神佛道主;自省自律;覺醒,覺悟)約(束縛;限制使不超出範圍,拘束)我以禮(公共秩序、公序良俗),欲(慾望)罷(同「疲」:疲勞,勞累)不(沒有)能(能夠;能力)。既(已經)竭(盡)吾(我們)才(本領,才能),如(往,到)有(在,於)所(處所;境遇)立(生存;奔波勞碌)卓(高明)爾(如此,這樣,這,那),雖(雖然,縱然)欲(慾望)從(釋放,放走;放任不拘束)之(奔波勞碌之境遇),未(沒,不)由(憑藉;起點)也已(太,過)。

 

 

        即顏淵在先生那裡非正式學生,隨著求學之深入,其思想覺悟也有了很大提高,回首自己這一路走來,過往之種種不解、困頓猜忌、妄自評判於儒學理念,不禁心生感慨先前之無知,由衷體會到儒學作為宗教教義,其文之道,乃是一種修身之道,實行起來是多麼不容易,真正能悟其理、諳其道、效其法、作其主、通其神者,著實不多,一聲嘆息道不盡其間酸甜苦辣、迷茫絕望與萬千滄桑。

        他說:人,身為血肉之軀,天性伴有劣根,其往往相信、依賴、敬慕體內之慾望,認為那是自我本心、生命核心,殊不知慾望以刺激和誘惑而存在,使人全心、整腦、滿眼都是貪占與發泄,富貴之高度、社會之層次乃永遠不能滿足之私心;投機鑽營之慾望越是強烈,就會越發感覺前途阻礙之堅固、社會階級之牢固、人文圈子之頑固而排它;伸長脖子翹首企盼所貪求之目標,其慾望所感知,機會就在頭上、就在眼前,卻總是抓不住,稍不留神卻發現那早已是過眼閑雲、黃粱一夢,已經成為往事,驀然回首,原本機會就不屬於自己,儘管它擦肩而過;因為慾望之下,人們必然會求而不得、得不償失、得而復失。

        自從踏上這求學之路,才慢慢向自我本心靠攏,遵循理性理念、客觀規律、公義大道、萬法歸一之覺悟、神佛道主之貫通,一步一步修行領會,才能自己作主,自己作自己之君王,行使君於子、使子君之道,從而自省自律,妥善管理好自身之慾望,規範其刺激與誘惑。

        取得豐富博大之本我,來主宰自身,便是修身之涵義;而如何取得,便是修身之前提;其前提便是文明之理念、理性之思考、道理之探究、儒家之文道,神佛道主、自省自律、覺醒覺悟,容融唯一而貫通。

自作主,管好自己,約束體內慾望,使服從理性本心,使遵從公共秩序與公序良俗,以其上行下效之法,再去齊家、治國、平天下;慾望受到束縛,被驅使奴役,直至疲憊不堪,喪失其興風作浪之能力,肉身就會安泰從容;那麼同理,家安泰,國安泰,天下安泰。

        與之相反,如果被慾望篡位,受其驅使與擺布,同樣也會耗盡我們強壯之體力、聰慧之理性,蒙蔽我們本心而喪失自我、淪陷為奴;其過程往往在忽視、輕視而不以為然間,一點一點養成習慣而習以成性,發現時悔之晚矣,再去克制和矯正,那麼以慾望去克制慾望,如何能成功呢?這便是深陷泥潭難拔腿之道理。

人,到了被動之地步,處於為生存、生活而奔波勞碌之境遇,往往不回首去反省因果、查找自身之毛病,卻總是自認為高明,遮掩、護短、僥倖,企圖藉助外部力量一蹴而就,其醫到病除之心、拜佛免罪之心、祭奠祈福之心、投機取巧之心皆有之;其精力全用在這上面,心志也隨之湮滅;其間,雖然勞碌命與倒霉運未見改觀,總算能把慾望之憋屈釋放掉,放任不拘乃排解排泄之暢快,把生命之活力由內而外一層層腐蝕然後刮掉,然後噴出而圖其一爽,最後剩外強中乾薄薄一副皮囊,風一吹便灰飛煙滅;此時心有餘而力不足,再無可排泄,無任何憑藉之資本,任何慾望都是奢望、都是非分之想而不自量力。

 

        慾望常見,而本心不常見。

        慾望先天,而修行後天。

        慾望本為奴性,奴作主,還是奴。

        慾望禍害神佛道主,慾望成就神佛道主。

 

                                                                                                                  

——(完)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4 00: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