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九子罕26罕奪說2019-03-20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7UkMgt1yP0&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11&t=1230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二十六)、罕奪說
解析:《論語》第九篇:子罕之——
(二十六)、罕奪說——子曰:「三(很多)軍(軍事思想、理論、專著,兵法,排兵布陣)可(可能)奪(失去,文字脫漏)帥(主帥,謀略規劃者;幕後掌舵者;參謀,導師,老師)也,匹(單獨,一個)夫(平常人;無學識,無計謀之人)不可(可能)奪(失去,文字脫漏)志(記;文字記錄;記號)也。」
即先生講:歷史所記載之很多軍事思想及兵法韜略,其所謂武之道,大都出自文人儒士,卻被具體實施者以其作戰功勛所掩蓋;帥與師雖巾幣之差,然其文武相隔,人們一般不會去想主帥其所師所學,以及幕後掌舵者、謀略規劃者,其身後之參謀、導師、老師,皆與人作嫁衣乃幕後無名英雄,文獻之記載也會很少直接提及;這便造成人們一錯覺,認為武之道與文之道地位平等如男女陰陽之別;文臣武將各諳其道各司其職而互不相干。
殊不知,若論爭鬥與撕殺,人類比不了禽獸之兇狠體能,遠古荒蠻之野性也遠遠大於現今;那麼為什麼人卻能夠主宰世界而掌控驅使動物?當代軍事作戰能力也大大超過古代?就是因為知識和智慧,其在於人之頭腦對於天之大道及客觀法理所認知,對於自我覺悟及歷史感悟之挖掘,便出現以學問為載體而以神佛道主為思想內涵並以文之道作為表現形式再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目標之儒學;究其根本,武之道歸屬於文之道,文父而武子也;同理,帥從於師,師乃先生而帥乃後生也;台前之光鮮、花朵之色艷、果實之甘甜,往往使人忽略其幕後、綠葉、枝幹與泥土;此非文人有意之謙隱,實乃凡事其核心內涵必居於其中而被外皮包裹而使不直觀也。
相反,凡夫俗子處處留名曰其「到此一游」,走狗獸性逢於樁柱而騙腿兒撒尿以銘記號。
人,越無腦,則越怕無名,越想成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