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九子罕23罕畏說2019-03-21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sndcvcZDrY&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12&t=966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二十三)、罕畏說
解析:《論語》第九篇:子罕之——
(二十三)、罕畏說——子曰:「后(未來者,較晚者;次序靠近末尾者;後代)生(學習之人,學生;讀書人;出生,生長;生活,生計;產生,發生;生平)可(應該;適合;值得)畏(畏懼,佩服),焉(怎麼,哪裡)知(主管,把握,掌控)來(未來,將來,後來)者(身處境遇,思想、觀念、理念、心態;人生高度;道路選擇;生活質量;事業婚姻水準;自我價值體現)之(到,往)不如(如同,依照)今(現今,當下;眼前長輩或先行者、居上者之遭遇)也?四十(年齡,歲數;人生階段)五十而(還)無(同「毋」:禁止或勸阻;不要)聞(聽聞;採納,接受)焉(這些道理,可畏之事),斯(這種人)亦(也就)不足(夠得上,足以)畏也已(太,過)。」
即先生講:輩分小、地位低、起步晚者,或在學習當中、或在創業階段、或在成長時期,都應該有所畏懼和敬佩,為什麼呢?初生牛犢不怕虎,人們往往都會對其子女、弟子、接班人等後來者報以太大希望,認為後來者必居上而青出於藍,會打破時代及現實局限,繼而推動家庭及事業向前邁進從而打造出一片新天地;殊不知,這種怠惰依賴心裡會形成輩輩如此、代代不及之循環,子女沒出息、徒弟無造詣,所期望、祈盼、憧憬乃至趨與敬佩之心,終會化為失望之泡影;與之相隨,晚輩等後來者對於其長上及先驅,也會自然而生出輕視態度,認為自己站在現實起點之上向前跑,無論如何其未來前行之終點也會高過或大於起點;因此對於現實之局限、觀點之定位、理念之高度,毫無畏懼之心,認為其未來人生高度、道路選擇、生活質量、事業婚姻水準、自我價值體現皆會超過現今之長上;豈不知人生理念之格局、覺悟高度之束縛會把人生劃定於圈子或階層當中,周而復始;晚生、學生其由不懂事到不怕事再到自以為是,定會一事無成而重蹈前輩覆轍,其人生價值甚至都一代不如一代。
人如果活到四五十歲,還拒絕感悟這些道理,凡事無可畏而無所謂,那麼也就不足以拿這種人太當回事了。
身為後生要有所畏,畏其將來很有可能不如現今之先生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