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九子罕24罕貴說2019-03-22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LUeAgclr7w&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13&t=992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二十四)、罕貴說
解析:《論語》第九篇:子罕說之——
(二十四)、罕貴說——子曰:「法(行為規則,法律規範;方法,方式;仿效,效法;標準,規範)語(說,話;語錄,撰寫,正史之記載;諺語,成語)之言(說,話;文字),能(同「耐」:禁得住,扛得起;忍受得了)無(同「毋」:禁止,勸阻;拒絕)從(跟隨,順從;採取方針或態度)乎(嗎)?改(改變,修改,改正)之(胡亂言論;歪理邪說;世俗偏見)為(是)貴(可貴)。巽(八卦之一,代表風;指前瞻理念,意料之事,預見力;經驗教訓)與(參與;當局者;當事人)之言,能無說(說服)乎?繹(抽出或理出事物之頭緒)之(情緒中人,被蒙蔽之人;欺騙、蠱惑;刺激、誘惑)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我們)末(非根本非重要之事物;被輕視、漠視、不以為然)如(到,往)之(這,那)何(同「荷」:背或扛,負擔)也已(太,過)矣(了)。」
即先生講:規範正史之記載或許能夠做到,而如何效法,對於後世來說,偏差肯定很大,文賊文痞不可能被杜絕;更何況民間那些諺語及井市哲學,私心狹隘之下,既便能堵得住其悠悠眾口,又如何受得了其閉目塞聽而拒絕採納公義大道呢?所以揚風正氣貴在從內心和思想觀念上去改變那些胡亂言論、歪理邪說及世俗偏見;使人自我覺悟,注重為人口碑、維護人格和尊嚴,把個人修養作為衡量地位高度之標準,使之與財富權力相配,這才是難能可貴之處,這才是讀書之目的,這才是儒學作為一門宗教信仰,其核心內涵及理念高度。
推行儒教,關鍵在於講事實並且擺道理,前瞻之理念、意料之事態、預見之跡象,作為有文化和理論水平者及局外人、旁觀者,從上看下清清楚楚,而身為涉事者、當局者、當事人,絕不會被一兩句好心規勸和提醒而被說服;那麼此時,讀書人還能否經受得住諸多冥頑不化之現利苟安或一時之快呢?面對考驗,如果能耐心抽出或理出事物之頭緒,以理服人去點醒情緒中人、被蒙蔽之人、受欺騙和蠱惑者,使其自覺抵制誘惑及刺激,雖然很難但卻珍貴。
平平常常,一般地所能達到之高度,也就是勸說、提醒而不去把事情理出頭緒、或是強行使聽從順隨而使人做不到心服口服進而發自內心去反省、自我鬥爭和矯正。
然而儘管如此,任何道理或信仰之奉行,必須以覺悟為前提條件,受教者若執意不從,如牛馬羊吃鮮花一樣,把學問和道理根本不當回事,持以摒棄、排斥乃至侮辱及嘲弄之態度,對讀書人報以輕視、漠視、不以為然之眼光;那麼我們還要不分對象不合時宜、地宜、人宜而去傳道布法,使不開明無覺悟者硬性背負公義公道和公心,那便是我們之過錯。
世界上,有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之分,人主宰禽畜。
人世間,有非覺悟者與覺悟者之別,文明管理愚昧。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