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 九子罕28罕凋說2019-03-24 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Xlmp-lypog&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15&t=1038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二十八)、罕凋說
解析:《論語》第九篇:子罕之——
(二十八)、罕凋說——子曰:「歲(年;年成,莊稼收成)寒(冷;害怕,畏懼;窮困),然(對,不錯;如此,這樣,那樣;然而)后(在背面,幕後,背後;君主)知(主管,掌控)松(樹)柏(樹)之(到,往)后(未來,較晚;次序靠近末尾)凋(凋謝;老人死去;生活困苦,事業衰敗;草木花葉脫落)也。」
即先生講,凡事起落興衰,原本天地常理;每年一到冬季,氣候相對寒冷,萬物新陳代謝、吐故納新便由此分界,草木凋謝,生類開始進入冬藏冬眠期,或早或晚。
然而,世人出於貪心作祟,常把松柏這一類常綠喬木冠以堅強、勇敢、萬古長青、永葆青春乃至永垂不朽之品格;似乎不是老天爺在掌管草木之枯榮,而是人在背後操控;那麼事實上呢?推來蹭去、扭扭捏捏,末了還是要凋謝。
草木無情而人有心思,人文進步也需要打破局限祛舊迎新,對陳規陋習、冥頑迷信等固步自封之理念,就是要改良革新,使之儘早儘快凋謝;人身體也是一樣,健康長壽固然好,活到老而學到老,發一分餘熱而多一分修行;但是,如果僅為貪戀苟活,為保自己一條朽命而給子女及社會帶來精神、物質和勞力等負擔及麻煩,那便不是覺悟開明之人,自身品質也好不到哪去。
再有,對於窮困之忍受,也不能當作是一種美德,吃苦耐勞之品性,牲畜也有;本來身處生活困苦或事業衰敗之中,卻褒揚讚許其掙扎、堅挺、持久之耐力,而不去鼓勵及推動其積極探求、開創救己救人之出路,反以所謂君子安貧樂道、恪守本分之定義去愚弄、麻痹、奴役之;能忍受而最多晚些死,能遭罪結果是多遭罪,以這種松柏品性,自然會打造出好奴才!
人逢低谷挫折之境遇,不害怕不畏懼而去正視直面,此人生觀念與態度本身沒毛病,但要反省其背後及深層原因,主動承擔並積極自改;而不是聽之任之、怨之賴之、避之逃之、推之脫之,以苟且爛命不要臉去期許恩賜或僥倖被赦免;因為因果報應一直存在。
松柏之才,多而賤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