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十鄉黨17黨問說2019-03-30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Ej-RUUvQY&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21&t=2416s
相關文案:
主話題:(十七)、黨問說
解析:《論語》第十篇:鄉黨之——
(十七)、黨問說——廄(馬棚,牲口棚;富人之代步工具停留場所)焚(燒;著火,起火)。子(先生)退(向後移動,後退;退出)朝(面對著,向),曰(自問):「傷(傷害;妨礙;得罪)人(窮人)乎(嗎)?」不(沒有)問(審訊,追究;管,干預)馬(有關馬匹損失情況以及何人縱火且追究罪責等事宜)。
即先生家裡牲口棚著火了,對於非農戶來講,那裡是富人之代步工具停留場所;馬棚起火,一定是人為所導致,絕非馬之原因,馬不會玩火;如果是喂馬者夜裡燈燭引發,那麼會當場撲滅而不會任由火勢蔓延;所以只有一種解釋,人為縱火,並且縱火者只能是窮人;因為富人或仇家沒必要和代步工具過意不去,故而一定是窮人出於嫉妒之心而泄忿所致。
先生沒有率家人去救火,而是倒退出大老遠,眼瞅著大火把馬棚焚燒殆盡。
眾人多有不解,但聽得先生喃喃自語:「這是得罪窮人了吧?」
從事發到後來,先生都沒有詢問有關馬匹損失情況,也未追究縱火者之行為動機及罪責。
由此可見,以先生之觀點認為:如果幼下對長上,或貧賤者對富貴人產生厭惡乃至憎恨之心,一定是上面做得不好,起因在上而不在下;下面有仇富嫉妒之言行,一定是上面炫富顯貴所致;上下層次有別,居於上位者,若對下仁愛體恤,謙恭而避嫌,那麼上行下效,下層人士其爭強好勝之心則會趨向於自身素質之提高,以使德能配於高位;那麼面對問題及紛爭,自省自律首先須從上面做起,查找自身毛病同時,要包容寬容底層其狹隘和衝動,若能求得人家諒解最好,如能使其泄忿消恨平怒解氣,哪怕自己損失大些也是好事。
求財與守財、創業與守業,本就分屬下上兩個層面;守財守業者,定位於上,當以君子之道仁愛效法於臣下;而若與臣下相爭相拼,則自然而然甘降於下位,是為其德能不配位矣。
察下之惡犯,上須自察不仁也!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