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十一先進1進從說2019-03-31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4QIxD5JNnQ&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22&t=1338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一)、進從說
解析:《論語》第十一篇:先進之——
先進——先:時間或次序在前;進:向前移動;從外面到裡面;指先入為主,為主之道,效法之道。
(一)、進從說——子曰:「先進於禮樂(禮樂:國禮與國樂,公共秩序與公序良俗;公義公權公道),野人(野人:野——野外;蠻橫不講理,沒有禮貌;不受約束;不當政或為政不當;人——人之品質、性格和名譽;及物動詞,野於人,使人野;指擅自做主而狂妄暴力)也;后(次序靠近末尾;未來之,較晚之)進於禮樂,君子(君子:君於子,使子君;指長上對幼下施以仁愛之效法)也。如(適合,依照;到,往)用(使用,應用,作用,運用)之(方式,方法,道理;這些禮樂),則(原則,規範;效法)吾(我們)從(跟隨;順從,聽從;從屬,次要;同「縱」:釋放,放走;放任,不約束)先進。」
即先生講:禮樂,乃國禮與國樂,代表公共秩序與公序良俗,象徵公義公權及公道,其必須凌駕於所有人之上,包括官員和君王;它不應因貧賤和富貴而有所不同,作為天之大道,既便是君王,也要位於其下,敬奉之,遵從之,所謂天子是也。
然而,道理雖如此,在現實當中,卻存在先入為主與后入為主兩種運用禮樂之形式;由此人們對於禮樂之理解也有本質區別。
一方面是先入為主,由人自身之主觀慾望出發,受私心驅使,不遵從客觀規律與公義大道,擅自作主而狂妄暴力去推行所謂禮樂,並以禮樂所代表之公共秩序與公序良俗去強行規範他人,而自己作為始作俑者,遊離於其外而不受約束;這就會造成君權父權夫權神授之效法,用野蠻之暴力去規範野蠻人;於是,蛇鼠一窩,大家都是野蠻人。
另一方面是后入為主,禮樂在先而所有人皆在其後,由天之大勢、客觀公理所代表之公義公權公道出發,以公心去推行自然人文之道法,天下為公,國鼎公器、江山社稷、民心民意及民族禮儀風範為上為先,居於高位之長上者,自身敬奉之而上行下效;即上效於天而下效於上,上後於天而下後於上也。
關於先入與后入之適用,在現實當中,我們往往放任私心去行使前者。
野人先於天,君子後於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