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十二顏淵3顏訒說2019-04-17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JGNwsoHCso&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39&t=1461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三)、顏訒說
解析:《論語》第十二篇:顏淵之——
(三)、顏訒說——司馬牛(人名)問(問教)仁(有關仁愛)。子曰:「仁者(推行與效法),其(有關仁愛)言(評價,解說;釋義)也訒(言語遲鈍;延後,事後;最後總結;遲下定義和結論)。」(司馬牛)曰:「其言也訒,斯(這種)謂(說法)之(到,往;對,於)仁已(太,過)乎?子曰:「為(做,作為;充當;對,向)之(仁)難(同」儺「:舊時迎神賽會,驅除疫鬼),言(評價,解說,釋義)之(仁)得(適合)無(沒有)訒乎?」
即司馬牛不是讀書人,亦非先生門下,卻自認為很有修養和見識,便向先生問教有關仁愛這一需具備高度自覺者才能夠探求之話題。
先生講:關於仁愛之推行與效法,對其評價、解說、釋義,不可先入為主,客觀存在於先,人為認知於後,禮在上而人在下,仁愛乃居於長上之高位者由上而下之效法,身教勝於言教,做在先而說在後;從事看人,行事在先而總結在後;上行下效,先觀長上之行而後聽其言;長上者先要管好自己,自己把事情做好,下面自然跟著去效仿;此乃有關仁愛之起碼定位。
司馬牛沒聽懂,又問:「單憑自己去做,事後才去總結,再讓下面人跟著去學,關於仁愛這種說法是否有些太過?活計主要還是讓下面人去干,你自己能幹多少活?你自己通身是鐵,又能捻幾顆釘子?主要還是讓下面人服從管理和管教,人都有私心和慾望,本性都是劣根,哪有無私奉獻一說?那不是傻子嗎?只有牢牢抓住人之先天劣根這一軟肋,才能像驅使禽畜一樣加以統治和利用;其實人和低級動物沒啥區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自私貪婪怠惰與狹隘皆為通病,誰也改變不了;說到底,誰也做不了自己主,都是去管別人作他人主而已;即走自己路去說別人,隨自己便任自己性而去管別人吧;努力去管別人,用外力去改正其毛病而使聽話懂事,則是長輩對晚輩、領導對下屬最大之仁愛,不是嗎?
先生講:但如你所說,管理別人,好管理嗎?別人真的能聽從嗎?人畢竟不是禽畜,子女也會長大,也會成為長輩而作家長,那麼按照你之調教,子女一貫處於被管理之位置,又如何將來能夠作得長上呢?難不成子子孫孫都受你一人管轄嗎?你長生不老嗎?那不是牲口管牲口、禽獸管禽獸一代又一代?那豈不是沒有人了嗎?
總而言之,自己管不了自己,說再多也沒用,管別人,人家也不會聽從你愚弄和欺騙,或早或晚會反了你!
施行仁愛,就像迎神賽會一樣,驅除疫鬼,首先要驅除你這種論調,你這種臣子之道、奴才之道、小人之道,一日不除,便無法施行仁愛;你此番騙子學說還用得著事後去總結和歸納嗎?你能反省嗎?騙子都是詐取一時,紙里能包住火、雪裡能埋住死孩子嗎?
騙子從來都是用說教去忽悠人,不講上行下效,總是讓下面去忠、孝、悌,把人家當禽畜還用臣子之道冒充君子之道去施以綁架,自己同時以君子和善人作偽裝,把仁愛弄成上面管下面而費心勞苦及下面對上面之感恩回報。
仁,真於自作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