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十二顏淵20顏達說2019-04-24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H9WrLAdE4&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46&t=1308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二十)、顏達說
解析:《論語》第十二篇:顏淵之——
(二十)、顏達說——子張(同學)問(問教):「士(士人,有學問有修養有身份而體面者)何(同「荷」:背或扛;擔負)如(到,往;依照,適合)斯(這,此;這個,這裡;於是,就;指士子之品質)可(可以)謂(稱呼,叫做)之(指「士」)達(通;懂得透徹;通達事理;顯達)矣(了)?」子曰:「何(哪裡;什麼)哉(啊),爾(你;這,那;如此,這樣)所(出處,緣由)謂達者?」子張對(回應)曰:「在(人或事物所處位置;居於,在於)邦(國君之位;王位;領導,管理者)必(必定,必然;必須,一定要)聞(名聲,有名望;威信),在家(家長之位,族長之位;行業主管之位,業主之位)必聞。」子曰:「是(這,這個;對,正確;認為正確)聞(聽見;聽見之事情)也,非(不是)達也。夫(那,這,他)達也者,質(品質)直(公正,正義)而好(完善,完成;性質令人滿意;應該可以;程度深)義(正義;合乎正義或公益;有意義),察(自我調查,反省)言(言論、觀點,主張)而(並且)觀(反觀自身;對自我認知或看法)色(自身表現,體面;言行之表率),慮(思考;擔憂;發愁)以(於是,便)下(從上往下之效法,對下面作榜樣)人(下面人,幼下)。在(對於)邦(國家;公義公權)必達(興旺,顯達),在(對於)家(家族,業內)必達。夫(這;你所說那些)聞(名聲、名節;讚美之詞;虛名)也者(騙人東西),色(臉色,神氣;婦女之美貌;哄騙;誘惑)取(得到;招致)仁(上對下之仁愛;上級之欺騙,公眾之捧殺)而(但是)行(排行,排列;指上下位置之定位)違(不遵照,不依從)。居(身處;居於;處於)之(高位,上位)不疑(疑惑,疑問;指自省反思),在邦必聞(聽信,聽從),在家必聞。」
即張同學問教:有學問有修養有身份之體面者,其所擔負那些文明開明之優良品質,是否可以說成是通情達理、明辨是非之顯達,是否可以叫做明白人了呢?
先生講:什麼意思呢?這個「達」字作何解釋呢?張同學回應:身居國君、領導或管理者之公位者,一定要有名望;處於家長、族長、行業主管或業主之高位者,必須要有威信。先生講:那是自認為之名望與威信,還有名聲和名節;那只是聽見別人那麼評價,其實傳到自己耳朵里那些讚美之詞其實未必是那麼回事;居於長上者,其幼下能不對上面巧言令色歌功頌德嗎?捧殺與架火烤不都是身下奸小惡賴之伎倆嗎?而所謂達者,乃上對下之顯示及通達,乃上行下效之貫徹;下面對上面,有讚美與效仿兩種態度,要注意識別。
真正之顯達。其品質公正、正義,且趨於公益之完善;反省自我思想、觀點及言論和主張,且反觀自身之表現、言行之表率,以做到體面示人,隨時隨地顧及自己對於下面之影響是否有失榜樣之風範。
真正之顯達,不是效法貫徹自己,而是對於國家、社會、公義公權之施行與體現並使興旺而顯達;對於家庭、家族及業內也是這樣,公心公益至上,由上而下顯而達之也。
許多所謂名氣、名望、威望、威信以及名聲名節者,或是自己沽名釣譽而自我粉飾以假仁假義去欺騙世人,或是被上面忽悠、被公眾架火烤、被小人捧殺,因為名不符實,人之品質在下位,而名氣名聲卻在上位而居高不下,形成自身錯位及人格分裂。
居於上位者,若不懷疑自己是否德能配位而自我反省;那麼身處於公位高位,必然會聽信歌功頌德之美言,被奸小惡賴離間於脫離下層而一己獨大而使自身頭上喪失公道法理,進而在慾望驅使之下,由盲聽到盲信再到盲從;急功好義、好大喜功、自我膨脹,其間所追求之「聞」,根本不是信奉效法之公義大道與客觀法理,其效果實乃耳聽之虛言謬讚也。國位公位高位如此,家位親位上位亦如此,於家於族於業於國之長上者,終日里忠孝悌貫耳,以主子自居,且被吹捧為好主子、大善人甚至老太爺老佛爺,自己不覺悟還美滋滋,殊不知身下一群奴才不長腦袋與禽畜何異?而作為畜牲之主子,其名氣名望又能高到哪裡去?
顯達公義者,自聞名。
粉飾私慾者,被聞名。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