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論語》十三子路3路名說【二】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9-8 06: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論語|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論語, 孔子

新解《論語》十三子路3路名說【二】2019-04-28_19點場
視頻講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3MKelTWwuk&list=PLIIlVXhpt_DxGO7gZ5tiDmP3g6yntHig0&index=150&t=1440s



相關文案:
 主話題:(三)、路名說(二)
 解析:《論語》第十三篇:子路之—— 
 (三)、路名說(續)—— 
     那就會使下面無從認知無從效法而處於被蒙蔽被欺騙被奴役之境地;上面護短,必使社會缺乏公義公信,法理殘破而不合時宜地宜人宜,公平正義殘缺而大眾祈盼其該到而未到,官職滿患而權力虛空,懶政瀆職而皆為一己私利;權如此貴亦如此,黑惡橫行且騙子遍地;古往今來上行下效莫不如此,上樑不正下樑歪,上差毫釐下謬千里,上獸而下畜然後上畜而下獸;亦如個體人身,有疾病者必然有毛病,有毛病者必來自惡性,而惡性又出自惡習,惡習者又源自私慾而管不了自己,其一脈相承因果關係而已。 
     名之正,乃名義名譽,乃公眾認可之定位而非沽名釣譽之自我吹捧與粉飾,乃被托舉之上位而非投機鑽營之竊取與篡奪,乃頭戴冠冕承載所遵循敬奉之公義公權公道、客觀法理、天意民心其家國事業,假公濟私之名分名頭名號,必不端正、不公正、不正確,其出自一家獨裁之繁文縟節所代表之原則與規範,要麼多項而欺詐,要麼對下不對上,其所發表之言論、思想觀點、公心之理念,自相矛盾、七扭八掙而方向不一致,不能自圓其說於表裡如一和貫徹始終,不能使條理準確及次序明確,不能適合下面人效仿且如意,而只是一味強調聽從、順從其奴才之道,使公眾無理性、無覺悟,以暴制暴、強權壓下,予以發號施令之馴化與調教;那麼可想而知,指令性教化,必使人變為禽畜,無思想無覺悟無認知,所聽從者,皆條件反射之動物本能而已,其如何理解、聽懂上面所下達之意思呢?那麼上行下效不可能順暢,上傳下達也不可能徹底貫通和變通;那麼就像動物不懂人語一樣,下面不懂上面,上面所制定之原則與規範,下面人不明白也不相信,而那些條條框框又本來就不是約束上層之法理,所以自然也便不成立,廢紙一張而形同虛設;口令與指令之下,人們不可能有自省自律之思想覺悟,那麼由此作為禮樂之家國公心公義公權之象徵,公民之社會責任與擔負,民族歷史文化之承襲與傳遞,統統都談不上;對於奴才而言,皆唯利是圖而有奶便是娘,所謂忠、孝、悌等迷信盲從思想,也只能詐取一時而終究站不住腳,因為被馴化之奴性源自動物之野蠻獸性,其先天劣根致慾望驅使下,哪會有公心?如此一來上不公而下無公,上行下效於動物世界,其必不符合人類文明之大勢所趨;而若文明覺悟不存在,刑罰就變成體罰與鞭策,受刑受罰者痛苦哀凄於命運不公、社會不公、上層不公;世道不公,那麼人們做事情與選擇道路便沒有依照、憑藉與效仿,呈觀念混亂、手忙腳亂其烏合之眾,這便是荒蠻原始之場景。
     所以,君子之道,乃長上對幼下施以仁愛之效法,上行下效;其名義,乃公位之公道,乃至高無上之客觀法理;那一定是公眾之心聲,適合公理,並經公眾首肯同意於值得,百姓之言論才是第一位;居於長上者,其德能賢品所恭奉之公義公權,須配於其被托舉之公位;百姓為公,大眾為公,公民為公!君子之道在於尊崇效法公眾言論之公義,而那些強權獨裁之暴君貪官,不讓下面隨便講話,動不動把涉政、干政、擾政其大帽子扣下來,豈不是有違於天道?! 


     本末倒置於上面用遮天大嘴去堵下面悠悠眾口者,實在是太過分! 

     ——(完)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 09: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