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講座:
相關文案:
主話題:(十一)、公邦說
解析:《論語》第十五篇:衛靈公之——
(十一)、公邦說——顏淵(人名,非正式學生)問(問教)為(幫助,衛護;做,作為;對,向;充當;變成)邦(國家公禮,為君之道;為主之道;家國天下)。子曰:「行(排行,行列;推行;做,辦;進行某項活動;道路)夏(夏朝)之(往)時(規定之時候;季節;計時單位;時勢;公序;度量),乘(八匹馬拉一車;指科技水平與經濟實力)殷(商朝)之輅(古代一種大車;車轅上用來挽車之橫木;指國家法律法規等各項制度之規範),服(擔任,承當;服從,信服;使信服;適應)周(周朝)之冕(周禮;國鼎;公禮;君王頭上象徵公器之帽子,承載公義大道與客觀法理),樂(國家禮樂)則(原則,規則,規範)《韶》(上古舜帝神曲)《舞》(上古巫舞),放(驅逐)鄭(周朝鄭國)聲(發出聲音,宣布,陳述;指舞樂思想內涵,寓意),遠(疏遠;差別程度大,不接近)佞(慣於用花言巧語諂媚人)人(這種人)。鄭聲淫(指慾望;過多或過甚;放縱;不正當男女關係),佞人殆(危險;幾乎,差不多)。」
即顏淵同學向先生問教有關公禮之具體表現形式、存在模式與發展趨勢。先生講:禮與儀,乃內容與形式之關係,其存在與發展皆有承襲前朝內涵並打破其局限之辯證關係;夏朝在季節曆法方面為後世奠定了基礎,由此把禮之公共秩序與公序良俗其公共性上升到理性高度,那麼繼而對貨幣和度量衡等人文因素之容融具有歷史意義;商朝隨科技及經濟發展,在區劃行政律法方面進行確立,由此把禮之原則、規則與規範其制約性上升到理性高度,那麼繼而對行業類別和科目等級其學術探究之分支具有歷史意義;周朝則是把前朝文明發展之成果,進一步匯總和升華,從而把以公禮為主要思想內涵之儒學地位,上升到宗教之理念高度,對於宗教之確立,猶如發現北極星之存在,其有北斗星陣序列所拱衛,代表人類文明發展之終極頂點——覺悟!
覺悟之下,由公禮所涵蓋之客觀法理、公義公權公道之公心、神佛道主之法身而使百教歸一、萬法歸一其一以貫通,繼而有文之道、君於子之道而上行下效;那麼作為國之禮樂即上升為公禮之覺悟,其原則、規則及規範性便顯現出來,以此我們站在文明制高點俯瞰上古之神曲巫舞,便是個人崇拜之私禮,便是臣子之道、小人之道、奴才之道,便是荒蠻遠古其不開化之禽畜法則於人類社會;那麼克制、壓制與排斥先天獸性慾望從而使人類文明有別且高級於自然低級生態,便是人文進步之首要標誌;突破神曲巫舞之局限,放逐類似鄭國所崇尚之肉慾自由,貶低奸小惡賴於禽畜,使百姓文明而井市開明從而使社會公眾不僅都能自省自律而且形成風尚去鞭笞邪惡而馴化調教之。
尤為值得一提者,乃如鄭國人文理念,其所主張之個性解放與私禮自由,說到底便是想讓人類回歸到居棚穴、衣獸皮、自相殺之原始野人境地,其不擇手段、唯利是圖、弱肉強食之獨大獨裁法則,養成奸小惡賴之本性,它威脅並促進著人文發展和提高。
人文每前進一小步,都是與禽獸鬥爭之結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