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論語十六季氏(一)(2)季憂說【二】
視頻講座: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季憂說【二】
解析:《論語》第十六篇:季氏之——
(一)(2)、季憂說——(續)
人心自然公道,天理無處不在;我就聽到有人這樣講:每個人都同時身處於公權社會和氏族家庭當中,不怕人有私心而就怕世道不公,不怕人窮而就怕無業,不怕人絮叨可厭而就怕無合適位置;所以說,公道則無所謂貧窮,包容及融合則無所謂自私及狹隘,對生活、工作感到滿意合適即有適合自己之位置則無所謂有偏有向。那麼對於推行私禮者,如果依照這種說法,自然感到與公禮相比而差別程度大,其不適應而不堪擔負於公禮公權卻自慚形穢,大勢所趨之原則規範下,上行下效,在公禮之社會風尚當中,其必然自我矯正而加強自身修養繼而歸屬於國家公禮之公權公道;而既然私禮從屬於公禮而居於下位,那麼肯定在社會當中有其自身位置,家庭及氏族仍是人文社會主要單元,唯文明開明之覺悟提高於移風易俗也。
現在社會公眾居於公禮之高位,以公權公義公道為口號,與居於下位之私禮氏族,互相鑒別對方於禮之公私、於讀書人之真偽、於判斷之優劣,互相爭鬥、抵觸和排斥,大有不共戴天之勢;結果是覺悟差別程度大而文明開明水平低者不能承受其歸屬之擔負,各人為保其隱私權益而抗爭其自由;那麼社會風尚便會出現分支、倒塌與破裂、分離散開,於是大家便都不能遵守及遵循公禮,於是便有多如牛毛之尋根、反思、傷痕類思潮湧動,江湖水盛於前朝餘孽和後世「精英」們各懷心腹事於奸小惡賴,以其反強權抗暴政推翻獨裁為名義,去泛濫個人獸慾私心,如此一來個性解放與道德約束之間便動不動出現矛盾,社會內部會呈意識形態混亂之狀態,公私禮儀互相敵對、冒犯、牽連、涉及;冠以民權、人權之私權及私產便會以私禮形式躋身於社會上層名流,於是野蠻當道而文明革命之新周期開始;我們作為推行社會公禮者,最為恐懼之事在於:如季氏私禮者,擔憂其無社會生存空間而反公禮於獨裁之私禮,以私對私、以暴抗暴於禽獸法則,陷公禮於涉嫌假冒;所以禍患之根源不在於顓臾私禮,而在於人自身之毛病、劣根慾望之獸性、壞習慣及錯誤觀念。
公禮乃上行下效於自我糾偏,私禮乃弱肉強食於馴化調教!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