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講座: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五篇(下)萬章章句下
第七章之(三)、——【一】
解析:曰:「敢問招虞(欺騙)人(仁)何以(憑藉……身份)?」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zhān::赤色曲柄之旗;「之焉」之合音;通「氈」zhān:一種類似毯子之毛織品),士以旂(qí:古代一種旗,上面畫有蛟龍圖案,桿頭系鈴),大夫以旌(jīng:古代用氂牛尾和五彩羽毛裝飾竿頭之一種旗子;泛指旗幟;表揚,表彰;表示,表明,顯示;識別,辨識)。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料想)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豈敢往哉?況乎以不賢人之招招賢人乎?欲見賢人而不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禮,門(類別)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詩》云:『周(合適,合用)道如(依從)底,其直(價值)如矢(通「屎」:糞便);君子所履,小人所視。』」
萬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sì:等待;俟俟——行走之樣子)駕而行,然則孔子非與(同盟者,黨與)?」
曰:「孔子當(面對)仕(審察),有官(公共)職(責任) ,而以其官召之也。」
即循規蹈矩之教條主義者問:「冒昧請教那獵取人心者招引欺騙之仁愛乃憑藉什麼身份?」
孟先生講:「其所憑藉者乃獸畜剝取且置換人皮再冠以大神之名。人類如同妾生庶出之二等國民所憑藉之身份乃比照游散之牲畜順從放牧者旗語之召喚,衛道死士及狗奴才所憑藉之身份乃比照仙畜順從神牧童旗語之召喚,凡夫俗主通神者所憑藉之身份乃比照神使或神子或救世主順從神主或造物主旗語之召喚。凡夫俗主用通神之招式去招引欺騙之仁愛,料想那施捨恩賜之騙子本人寧死也不敢歸向於大公無私捨己為人之犧牲奉獻境界。衛道死士及狗奴才用通神之招式去招引人類使甘於如同妾生庶出之二等國民,二等國民怎麼敢搶先於那衛道士及狗奴才對主子感恩回報而去往效死殉身出力賣命之寄生者境地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