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講座: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六篇(上)告子章句上
第二章之、——
解析: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之於)東方則東流(品類,等次),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確實,的確,果真)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顙(sǎng:額頭;稽顙之簡稱,即叩頭;撞;嗓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真理)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即勸勉使為奴者說:「眾生先天之品性猶如湍急之河流,其決定因素在於上游作主之方面乃依照王法等級制度從源頭開始分等級上下而主宰,其被決定因素在於下游作客之方面乃依照王法等級制度從末梢開始分等級上下而客隨。衣冠者高低貴賤乃天性使然而無須區分於後天之自我改善與不改善,如同水流自上而下一旦離開其等級尊位也便無須區分於作主之水與作客之水。」
孟先生講:「水確實無須區分於作主之水與作客之水,也無須區分於地上水與地下水嗎?人品乃具有自我修繕之性質,猶如水源成就於地下水之由低向高之努力。自主之人品乃沒有不是自我修繕於後天之努力,高山之水源也沒有不是地下水自我提升之努力。事實上所謂水源作主者皆乃如凡夫俗子普通之水,深淵沉澱之地下水勇於拼搏而騰越向上,可以支使天命且勝過厄運而撞擊頭上一切壓迫者之權威;因壓力而激勵而化為上行之動力,可以支使巨石為梯而向上攀登直至處於高山之巔。人文真理之覺悟者難道不是一如這地下水積極向上其自主自由之品性嗎?人類社會之主流發展趨勢也便是依照人品自主原則而不斷向上拓展外向自由空間。人品人性可以支使那些不能修繕自身行為之獸畜品性者,人類自主之品性也便猶如地下水因追求真理而上升至高位。」
為什麼騙子們總是拿地上水說事兒?因為獸畜品性者沒有主觀能動性而睜眼不見地下水之存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