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講座: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六篇(上)告子章句上
第十四章之、——【一】
解析:孟子曰:「人之於身也,兼所愛。兼所愛,則兼(並且)所養也。無尺寸之膚不愛焉,則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所以考其善(擅長)不善(容易)者,豈有他哉?於己取之而已矣。體有貴賤,有小(輕視)大(重視)。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其小者為小人,養其大者為大人(仁)。今(通「金」)有(通「佑」)場(市場)師(榜樣),舍其梧(wú:木名,梧桐;屋樑上之斜柱,支柱;支撐;wǔ通「迕」:抵觸)檟(jiǎ:楸樹,落葉喬木;茶之別名;用檟木荊條之類製成之刑具鞭打),養(財用,生活所需)其樲(èr:酸棗樹,莖上多刺,果實味酸,可以吃,種子可以入葯)棘,則為賤場師焉。養其一指(直立,豎起)而失(改變)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兇惡殘暴之人;狼疾——昏亂,糊塗;指致命之疾病)疾人也。飲食之人,則人賤之矣,為其養小以失大也。飲食之人無有失也,則口腹豈適(shì:通「適」:去,往;歸向;嫁;適合;使適合,即調節;暢快,滿足;正好,恰巧;剛,才;如果;通「啻」chì:只,僅僅;通「嫡」dí:指宗法制度下家庭之正支;正宗;親厚;專註,致力於;通「諦」dì:仔細;通「敵」;通「謫」zhé:譴責,懲罰;貶職外放;毛病)為尺寸之膚哉?」
即孟先生講:「人類在自身之修養方面,乃一兼二於以愛護自我本我本心為主而以愛護慾望亞心次心為輔。兼有以愛護客觀之理性認知為主而以愛護主觀之感性認知為輔,乃依照認知自然並且改造自然之原則而培養自身之主觀能動性。屠夫無須使用測量厚薄長短之工具而只用四指併攏之寬度去測量豬肉之肥膘乃不貪愛其與精準測量之差距,乃依照因地制宜原則而無須教條照搬學問而直接以四指併攏之寬度去度量那豬肉肥膘之厚薄乃不養成依賴工具及其他客觀條件之習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