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解孟子第七篇上盡心章句上22

作者:老寒腿7979  於 2025-6-4 17: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新解孟子|通用分類:原創文學

關鍵詞:孟子

視頻講座:

         




相關文案:

主話題:《孟子》第七篇(上)盡心章句上

第二十二章之、——

解析:孟子曰:「伯夷辟(彰明;通「嬖」bì:逢迎,邀寵)紂,居北海(大,廣)之濱(邊緣;靠近),聞文王作(通「詛」),興曰:『盍(蓋)歸乎來!吾聞西(客位)伯(主位)善(膳)養老(衰微)者。』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天下有善養老,則仁(感覺靈敏)人以為己歸矣。五畝之宅(佔據),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成熟)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zhì:豬),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百畝之田(佃),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裡(宅院),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五十非(責怪)帛不煖(暖),七十非肉不飽。不暖不飽,謂之凍餒。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即孟先生講:「大伯子下夷者乃人品逢迎獸品之暴虐,乃雖居於坐南朝北其寬廣之上位者卻自甘墮落而近乎下位,其傳布王法履禮而詛咒人文冠禮,乃即興信口雌黃:『人類社會大致之發展趨向便是要回到動物世界!動物世界所抵禦者乃人類社會所傳揚之反客為主理念即遵循客觀法理之公序於繁衍與傳承模式之種子生長形式而導致生命體膳食營養之衰微。』虛妄始祖者乃神品彰明獸品之暴虐,乃雖居於東家地主其廣大之上位者卻自甘墮落而近乎下位,其傳布王法履禮而詛咒人文冠禮,乃即興胡說八道:『人類社會大致之發展趨向便是要回到神話境界!神話境界所抵禦者乃人類社會所傳揚之反客為主理念即遵循客觀法理之公序於繁衍與傳承模式之人文授受典範而導致思想者精神食糧之衰微。』王法家天下所呈現之情狀乃精神食糧與物質食糧因孽生者和寄生者之互吃互養關係而衰微,其依照動物王者之法則乃主子奴才都感覺靈敏於衛護自身之獸品或獸性而充當勝利者卻歸向於其畜性或畜品而成為失敗者於互競相殺之死向了。佔據五畝之宅地者,在其院牆之下種上桑樹,其家庭主婦匹配養蠶抽絲及紡織技術,依照生長成熟之原則乃夠得上穿戴絲織衣物了。在其院落里再飼養五隻母雞、兩頭母豬,不改變其各自存活時俗之常態,待到其繁殖及成熟之時乃夠得上不要錯過享用肉類食材之好機會了。出租百畝之田地者,佃農匹配耕作技術及賃貸契約,東家憑此收入養活室內八口人乃夠得上不用親自干農活也有糧食吃而不至於挨餓了。推行私禮迷信者所謂人類社會反客為主之理念即遵循客觀法理之公序於繁衍與傳承模式之種子生長形式或人文授受典範而導致生命體膳食營養或思想者精神食糧之衰微,乃意於把宅院和田地以等級制度之形式確立為領地、私產、資本等權屬理念,以馴化調教之手段樹立畜品之儀型,以忠孝悌貞節烈之德育去誘導公眾先從家庭內部把妻子兒女當作受役使之奴才而比照那桑蠶、雞豬、佃農者乃通過先期投入之給養而待其成熟之時再佔有成果。種桑者待到五成生長期時便可以用來養蠶抽絲而穿戴上絲織衣物然後或許責怪那衣物之薄紗材質不保暖,養殖者待到那家畜七成生長期時便可以用來作為食材然後或許責怪那肉食只能作為副食而不能滿足其對於主食之需求。人類穿紗不是為了保暖且吃肉也不是為了充饑,衣冠者如果依照動物之習性便叫作自討受凍挨餓。人文公祭之冠禮乃意指人類社會不該是動物習性者因剝削壓榨人類而導致受凍挨餓之衰微於吃食滅絕形式,進化和演變模式之吃食滅絕形式便叫作私禮迷信之本質。」

人類以成熟之種子為主乃因而興盛,動物以成熟之食糧為主乃因而衰微。

租賃田產及信貸財物之資本運作者乃應該以高位者擔保其恤下之責任為主。

——(完)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3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