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耶路撒冷到底屬於誰?(八)

作者:沁霈  於 2018-7-12 12: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歷史|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關鍵詞:以巴衝突, 耶路撒冷

第三次中東戰爭(六日戰爭)
第二次中東戰爭之後,納賽爾成了阿拉伯以及整個伊斯蘭世界的精神領袖,被稱為「尼羅河雄獅」,更激勵著新一代的民族主義者。1958年,一些阿拉伯國家組成了以埃及為盟主的泛阿拉伯國家聯盟,即阿拉伯聯合共和國。阿拉伯世界出現了相對團結和合作的時期,對以色列也採取了統一的對抗行動。1964年5月28日,阿拉伯聯盟宣布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法塔赫是其主要軍事力量,專門針對以色列發動游擊戰和恐怖襲擊。
收回蘇伊士運河之後的納賽爾躊躇滿志,下一個目標就是消滅以色列。1967年4月至5月間,在蘇聯的支持下,埃及聯合約旦、敘利亞,秘密謀划,準備和以色列決一死戰。當時聯軍的兵力充足、軍備優良,以色列處於非常明顯的劣勢。以色列獲知這一緊急情況,決定趁對方還在作全攻部署時先發制人。
6月5日清晨,以色列向埃及發動突然空戰,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儘管以色列的軍備不夠強大,但作戰方法和能力卻十分超強,戰鬥打響后第一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摧毀了埃及的飛機跑道、雷達和幾百多架飛機,以及無數坦克大炮。其中很多飛機還沒有起飛就被炸毀在地面,使埃及的整個空軍基地陷於癱瘓。為了集中力量拿下埃及的制空權,以色列幾乎出動了所有的空軍力量,甚至包括教練機都派往戰場。隨後,以色列出動地面部隊。遭受重創的埃及已經沒有招架之力,第二天就丟了加沙地帶和整個西奈半島。8日,雙方接受聯合國停火協議。
約旦和敘利亞的軍力較弱,以色列不僅在兩天內掌控了制空權,而且很快就取得了地面進攻的勝利,並在收回東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以及佔領了戈蘭高地后,於10日全面停火。
第三次中東戰爭僅開戰六天就結束,因此又被稱為「六日戰爭」。參戰的阿拉伯國家損失慘重,傷亡人數達6萬餘人,而以色列只有900多人。

通過這次戰爭,以色列又多得了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僅佔領了戈蘭高地和幾乎整個西奈半島,加大了戰略縱深範圍,最關鍵的是收復了被約旦佔領的耶路撒冷東城區。對於以色列人而言,佔領整個耶路撒冷不僅僅是政治和軍事上的勝利,而是實現了整個民族的千年夢想,更具有深遠和非凡的歷史意義和宗教意義。據說當以色列拿下摩利山時,很多傘兵一降落就哭了。
以色列在沒有任何外援的情況下,以少勝多,以弱制強,並且速戰速決,結局太令人不可思議了。許多兵家都津津樂道於這場戰爭的分析,但卻百思不得其解,因而被稱為20世紀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迹。

當然,以色列人自己也不敢相信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取得全面勝利。戰爭結束后,以色列著名的獨眼將軍戴揚,帶領士兵來到耶路撒冷哭牆前,在石牆縫裡塞進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這是耶和華所作的,在我們眼中看為稀奇。」(詩篇118:23)。
第四次中東戰爭(贖罪日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的慘敗,阿拉伯國家不僅損失巨大,而且也丟盡了面子。納賽爾的自信心更是受到很大打擊,一度想要引咎辭職,但被廣大支持者堅拒。之後,阿拉伯世界的復仇情緒日益高漲,尤其是埃及,收復失地,成為全國上下最強烈的統一呼聲。
1970年9月28日,納賽爾因心臟病突發去世,由副總統安瓦爾.薩達特接任總統。收復失地,打敗以色列,成為薩達特上台後的首要任務。從1968~1973的五年裡,埃及為備戰花費了80~90億美元,占當時埃及全年GDP的21%還多,等於是埃及人民勒緊褲腰帶來支持戰爭。經過幾年的兵力訓練和武器裝備,特別是在蘇聯的援助下,埃及的軍力得到很大加強。
薩達特與敘利亞總統阿薩德經過多次協商和周密部署后,決定於1973年10月6日,從西北兩個方向,同時向以色列發動軍事襲擊。因為這一天是猶太人的贖罪日,以色列舉國安息,一定猝不及防。這一天同時也是回教徒的齋月節,以色列更是放鬆警戒。為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埃及和敘利亞不僅在備戰過程中嚴格保密,而且還實施了許多迷惑以色列的措施。10月6日下午2時,隨著埃及事先埋入蘇伊士運河東岸以色列軍防禦工事中的兩個炸藥包的爆炸,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因為發生在猶太人的贖罪日,又被稱為「贖罪日戰爭」。
為了速戰速決,埃及出動了12萬人、1020輛坦克和1.35萬部車輛,共兩個軍團和9個師的龐大兵力。開戰後不到三天,固若金湯的以色列巴列夫防線就被突破。以色列軍被打得措手不及,節節敗退。於此同時,敘利亞也出動了100多架飛機、1400多輛坦克和1500門大炮,共5個師和188個連的兵力,向戈蘭高地發起突然猛攻。當時的戈蘭高地以色列軍只有2個裝甲旅和11個火炮連,其中坦克只有180輛。開戰第一天,敘利亞就以8:1的壓倒性優勢兵力,消滅了以色列的一個裝甲整旅,並於次日凌晨越過1967年停火線,佔領了戈蘭高地部分地區。之後,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蘇丹、科威特、突尼西亞等國家先後加入了這場戰爭,當然還有巴解組織武裝力量自始至終的積極參與。
除了軍事進攻,阿拉伯國家同時還在世界上發動石油戰爭,以達到孤立以色列的目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對支持或同情以色列的國家實行石油禁運。這就是當時歐洲和日本這樣嚴重依賴中東石油的國家,為何後來轉變態度支持阿拉伯的原因。美國在戰爭後期對以色列的施壓,也都是出於這個顧慮。不過,由於阿拉伯國家的經濟產業單一,石油禁運雖然造成了一時的石油價格暴漲,打擊了一些國家的經濟需求,但損失最大的還是各產油國自身。因此,時間不長,不得不重開石油出口的大門。
復國25年的以色列,再次面臨被滅亡的危險。奇妙的是,就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初嘗勝果的埃及軍隊卻在西奈半島停止了進攻,著手休整鞏固陣地。以色列見機緊急動員,組織起大量的後備役部隊,迅速補充了兵力,同時當機立斷採取先北線后西線各個擊破的戰略。10月10日,以色列集中火力向戈蘭高地等被敘利亞攻佔的地區發起猛攻,然後兵鋒直指大馬士革,迫使敘利亞軍撤離戈蘭高地。以色列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取得北線戰場的主動權,隨後立即調整兵力轉向西線戰場。這時,敘利亞也向埃及發出緊急求援,要求埃及繼續進軍。
正當埃及再次對以色列發起強攻,雙方進行激烈交戰之際,以色列通過衛星探測到埃及戰場上的兩個軍團之間,有一道約30公里寬的空隙,而且防衛非常疏鬆。以色列一改以往的空襲戰術,當即派出陸地軍力穿過這個間隙,順利渡過了蘇伊士運河進入西岸,並佔領西岸的埃及部分地區,採取策后迂迴的戰術,切斷了埃及軍團的補給和退路,直接威脅到首都開羅的安全。
10月19日,進入西岸的以色列大軍開始對埃及陣地發起進攻。同時,東岸的以色列軍也集中火力配合作戰。由於腹背受敵,埃及陣地被打得潰不成軍,其中一個軍團被包圍。自此,以色列徹底改變了戰爭局勢,並轉敗為勝。
10月24日,埃及不得不接受安理會338號停火協議。敘利亞因無法單獨打敗以色列,最終勉強接受停火協議。已打紅了眼的以色列,也在蘇美兩個大國的強烈要求下接受停火。根據安理會338#協議要求,各方停火后需立即執行242#決議內容,用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

在這場戰爭中,以色列全國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投入了戰鬥,特拉維夫的公共巴士都停運作為戰場的運輸之用。由此可見以色列高效的緊急動員體制,以及人民齊心合力保家衛國的頑強鬥志。
這是一個在戰爭中誕生和成長的國家,四周強敵環伺,正如有人這樣形容,「天空落下的炮彈比雨水還多」。所以它可以打贏十場戰爭,卻不能失敗一次,否則將會是再次亡國。這也是以色列一直著重加強國防和全民皆兵的原因。
第四次中東戰爭失敗后,埃及人進行了深刻反思。在過去的幾次中東戰爭中,埃及作為阿拉伯國家的盟主,在物力、財力和人力等方面付出最多,不但沒有實現預期結果,反而距離目標越來越遠。最重要的是埃及人終於明白,阿拉伯人根本不可能使用武力消滅以色列和收復失地。
四次中東戰爭,表面上看是打著解放巴勒斯坦的正義旗號,但實質上卻是為了實現泛阿拉伯聯盟的政治目的。如果不是以這些所謂的「大義」主動挑戰以色列,埃及和以色列應該是相安無事,不但領土完好無損,國家經濟也不至於陷入嚴重困境。
隨著泛阿拉伯主義思潮的減退,埃及總統薩達特開始考慮放棄消滅以色列,轉而以發展本國經濟為首要任務,並且恢復了與美國的外交關係。
這場戰爭同樣也給以色列帶來深刻教訓。以色列人發現,戰爭不僅不能帶來持久和平,而且仇恨越打越大,國家得不到發展,人民也永無寧日。以色列後來主動謀求與阿拉伯世界的和談途徑,並通過羅馬尼亞的外交渠道與埃及接觸。沒想到雙方不謀而合,很快便達成了和談意向。以色列同意以土地換和平,歸還所佔的埃及領土。埃及則是放棄消滅以色列,承認以色列的合法性,並表示與以色列共同發展和平共處的友好關係。據說當時這一消息傳到以色列時,很多猶太人都激動地掉下了眼淚。
因此,這場戰爭也成為阿以關係的一個轉折點。不過,埃以之間的關係變化,卻使阿拉伯聯盟開始產生分裂。 1977年11月,埃及總統薩達特訪問以色列,這個歷史性事件,不僅在世界上引起轟動,更在阿拉伯國家不亞於晴天霹靂,特別是長期的鐵桿盟友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尤為氣憤。一些阿拉伯國家與埃及斷交,阿拉伯聯盟也開除了埃及的會員國資格。
美國自卡特當總統后,改變了過去以遏制蘇聯為中心的中東政策,建立起以平衡阿以利益為基礎的緩蘇政策,並積極從中調解斡旋。1978年9月6日,美國總統卡特、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總統修養地戴維營舉行了三國最高首腦會議,埃以雙方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戴維營協議」。協議規定以色列將西奈半島歸還埃及,埃及允許以色列船隻在蘇伊士運河和蒂朗海峽自由航行。1979年3月埃以雙方又正式簽署了和平協議。儘管「戴維營協議」遭到其它阿拉伯國家的反對,但少了埃及的阿拉伯世界,已經形成不了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1980年1月,埃及和以色列互派大使,建立外交關係。自此,埃以雙方進入和平時期,中東地區局勢也發生著深刻變化。

(未完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1: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