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見聞震后五年的汶川(二)--參觀羌寨

作者:沁霈  於 2013-11-17 02: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遊山玩水|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28評論

關鍵詞:汶川, 地震, 重建

途徑茂縣時,我們參觀了一個具有典型古風遺韻特色的羌寨。

從相關專家研究資料可知,羌族建築起源於新石器時期,是在吸收和融合了其它民族文化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歷經5000多年的歷史演變經久不衰。

歷史上的羌族人喜歡群居,其建築通常是成片而建。據說四川境內,特別是集中在茂縣,至今仍然完好保存大片古羌族建築群,因而有「中華建築化石」之稱。專家還考證,中國西南大部分地區少數民族的建築原型,基本都來源於羌族建築,因此在中國建築史上,羌族建築享有相當高的地位。

羌族建築在空間布局上,一般是以碉樓為中心而展開的靈活多變的形式。由於防禦性和安全性因素,歷史上的碉樓是羌族人用來保護生存環境的軍事防禦設施。現如今,碉樓已經升華為羌族建築的一個典型文化特徵。在茂縣,無論是縣城還是羌寨,隨處可見傲然挺立且形態各異的碉樓。

改革開放前,居於高海拔的羌族建築鮮為外界所知。改革開放后,特別是隨著九寨溝風景區的開發,這些代表中國少數民族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建築,才日益被外界發覺和關注。可是,一場毀滅性的大地震,又幾乎將其毀於一旦。實事求是地說,為了搶救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政府的確花了不少人力和物力用於系統規劃、維修和保護。請看圖證。

羌寨通常由多至幾百戶組成,且建在依山傍水的河谷或半山腰地帶,這主要是出於生活和耕牧方便且具安全性的考慮。這個叫「坪頭羌寨」的羌寨,是「5.12」地震后完全從廢墟上重建的,地處茂縣鳳儀鎮,屹立於岷江岸邊,海拔1688米,全村500余戶,人口約2000人,95%是羌族。

村寨里羌族民居文化特色非常顯著,建築氣勢宏大,到處是白石鑲牆、小橋流水。除了建築以外,羌族的舞蹈、神秘藥方和飲食等風情文化特色,也很吸引遊客。而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這裡的每家每戶都有一片田地,裡面栽滿了果木和菜蔬。眼下正是梨花盛開的時節,一棟棟羌族民居掩映在一片花海之中,整個寨子里飄滿著沁人心脾的梨花香味。置身其中,彷彿世外桃源一般,讓人如痴如醉。

登高望遠,眼前呈現出一幅在中國很少見的畫面。巍峨連綿的群山,托起一片碧藍的天空。山腳下是奔流的岷江,江的對岸就是建設一新的茂縣縣城。

巴蜀被稱作為「天府之國」,其地理優勢是易於閉關自守,歷史上向來是趁時作亂崛起者的竊踞稱雄之地。如西漢末年的公孫述、三國時期的劉備、東晉的李特、南北朝的蕭紀、五代時期的王建和孟知祥等等。「井洛天彭一掌中,漫誇天設劍為峰。」,至此也終於明白,為何中國歷史上總是「天下未亂蜀先亂」的原因了。

羊頭是羌寨的圖騰。這是寨門。

羌寨的碉樓,被人稱為「東方金字塔」,連民居也建成了碉樓的樣式。

羌族人自古以來就擅長砌石、築堰和打井,都江堰工程得以使用至今且聞名於世,主要應歸功於羌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這裡的民居,也都沿襲了傳統的羌族建築特色,用木條和石子壘砌而成,其精湛美幻不禁讓人嘆為觀止!

 用木條裝飾的窗框,四角都刻有羊頭的圖騰標誌。

寨內分佈著不少這種反映羌族人民生活情趣的雕塑

自從2010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展出了一副精美的羌綉作品后,羌繡的知名度因此廣傳開來。據說羌綉目前已經產業化,成為當地經濟的一大支柱。在這裡發現,家家戶戶的外牆上都鑲有羌綉圖案。看來羌族同胞已經將羌綉發揚光大,把此技藝「綉」到牆上了。

羌族雖然有自己的語言,但卻從來沒有文字,其文化都是靠口傳耳授傳承下來的。這面石牆上的簡單圖案,可能是後人憑想象追憶的類似象形文字。

寨子里有一個釋比文化的長廊。據介紹,釋比是羌族中最具權威的文化人和知識集成者,是羌族文化的傳承者。由於沒有文字,釋比的傳承是以師徒形式,其經典都是口傳身授的。釋比熟知本民族的社會歷史和神話傳說,不僅有豐富的社會經驗,而且能力非凡,主持羌族中所有的祭祀、治病和婚喪嫁娶等活動。因此,釋比在羌族社會中享有較高的社會地位,起著精神領袖的作用。不過,隨著現代化的發展和各民族文化的通融,據說釋比目前已瀕臨絕傳的危機,中國相關文化部門正積極想方設法搶救。

從圖上可知,這是政府著力打造的一個形象旅遊新寨。雖然外形上依然保留了羌寨文化風格,但內在功能已經與羌族傳統南轅北轍,完全轉型為一個現代化的旅遊勝地。寨內服務設施齊備,住宿均按星級標準建設,集休閑度假、特色觀光、生態旅居和感受羌族文化為一體。據說旅遊旺季時,這裡人滿為患。

寨子里類似這樣的住戶非常普遍,可見他們的災後生活是富裕的。此情此景也讓人很糾結,畢竟這一切都得益於這場地震,某種意義說,是以親人的生命換來的。如果沒有發生地震,沒有被開發成旅遊區,這裡會和現在一樣嗎?

是別墅級別的建築,想必住戶也非一般羌民。

放學歸來的羌族學生兒童


(未完待續,謝謝分享!)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8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8 個評論)

回復 豬扒戒 2013-11-17 05:18
漂亮。謝謝。
回復 小雨點0514 2013-11-17 07:15
       謝謝
回復 沁霈 2013-11-17 07:41
豬扒戒: 漂亮。謝謝。
謝謝鼓勵!
回復 沁霈 2013-11-17 07:41
小雨點0514:           謝謝
也謝謝你的分享!
回復 澳洲吳言 2013-11-17 08:10
博主的每篇遊記都是圖文並茂、製作精良的上品
回復 yulinw 2013-11-17 10:22
   很商業式的漂亮~
回復 沁霈 2013-11-17 10:47
澳洲吳言: 博主的每篇遊記都是圖文並茂、製作精良的上品
謝謝謬讚!呵呵。
回復 沁霈 2013-11-17 10:48
yulinw:    很商業式的漂亮~
是這樣的,商業化氛圍太嚴重了。謝謝關注!
回復 秋天的雲 2013-11-17 12:05
不是古話說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這些地區的發展之快的確是因為地震后重建的原因,是舉全國之力造就的。不過當地人很懂得感恩的。
回復 AugustFirst 2013-11-17 15:50
美麗,幸福,欣慰,感激!
回復 亦云 2013-11-17 20:25
客觀來講 國內的幾乎所有少數民族集中地的自然環境相對比較苛刻惡劣的,那是因為從其祖先開始可能由於環境的隔離 導致其發展和演變跟漢族沒有同步 49年後 民族政策+戶籍制 又固化了 少數民族的地域分佈
回復 kzhoulife 2013-11-17 23:09
好山好水好部落,有機會一定去轉一轉!
回復 rosejyy2000 2013-11-18 03:18
建築很有特點,九十年代末去過九寨溝,經過羌族人民的住處,沒好好拍下來。九寨溝的照片也失落了。真的很想再去一次。
回復 kokokola 2013-11-18 08:20
中國有些地方就是風水好,震過以後還是好風水,就是一時的短痛,有災無患。
回復 秋天的記憶 2013-11-18 12:40
太漂亮了,跟著你的遊記又重溫一遍。謝謝分享!
回復 沁霈 2013-11-18 14:33
秋天的雲: 不是古話說的: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這些地區的發展之快的確是因為地震后重建的原因,是舉全國之力造就的。不過當地人很懂得感恩的。 ...
沒錯,當地人確實對政府很感激。我在汶川時,一位羌族姑娘曾經親口對我說過這樣的話。
回復 沁霈 2013-11-18 14:34
AugustFirst: 美麗,幸福,欣慰,感激!
謝謝分享!
回復 沁霈 2013-11-18 14:36
亦云: 客觀來講 國內的幾乎所有少數民族集中地的自然環境相對比較苛刻惡劣的,那是因為從其祖先開始可能由於環境的隔離 導致其發展和演變跟漢族沒有同步 49年後 民族政 ...
你說的對,少數民族祖祖輩輩習慣了這樣的環境。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現象已經在逐步改變了。只是得與失的問題,很難平衡。謝謝你的評論!
回復 沁霈 2013-11-18 14:37
kzhoulife: 好山好水好部落,有機會一定去轉一轉!
是的,非常值得一去。祝你早日成行!
回復 沁霈 2013-11-18 14:38
rosejyy2000: 建築很有特點,九十年代末去過九寨溝,經過羌族人民的住處,沒好好拍下來。九寨溝的照片也失落了。真的很想再去一次。 ...
心動不如行動,趕緊計劃吧。呵呵。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8: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