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街頭運動指南

作者:無民主  於 2014-12-27 01:5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書看報|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顧曉軍, 公正第一

轉載:
  
      街頭運動指南

    --顧曉軍主義:平民主義民主·之二千六百二十二


  香港的「佔中」、已被清場了,「佔中」、也退出了熱門話題。如是,我想到了「梳理『佔中』」;然、沒有想到,打著腹稿、就成了這「街頭運動指南」。當然,即使寫成「梳理『佔中』」,也不是全方位的梳理,而是從我的視角、去觀察香港的「佔中」。

  而、此篇「街頭運動指南」,也自然、是從我的視角出發,同時、關照漸漸遠去的香港「佔中」。

  一、無論如何、都可以說:街頭運動,是平民主義民主的實踐的形式之一。

  既是平民主義民主的實踐的形式之一,那麼、就沒有任何理由反對。因為,之所以能夠形成街頭運動、是與當時的特定環境和政治氣候相關的,而老百姓、又是所形成的街頭運動的維權的主體。意見可以不同,也可以就當時的具體問題、進行協商,甚至是公開爭議,然、沒有在運動正進行中,老百姓、先站出來反對自己的道理?

  也就是說,你可反對某一方式方法、反對具體的做法、反對某一口號、質疑某一在街頭運動中湧現出的人物(如,質疑黃之鋒是代筆、騙子、特務)、質疑是否有人在背後操縱等,但、不應該反對與質疑街頭運動之本身、不應該反對與質疑民眾的智慧與熱情。

  關照香港「佔中」,「反佔中」、就是不合理的。因,「佔中」的主訴求、是「真普選」,而「真普選」、涉民權、涉老百姓自己的權力。「真普選」、民權、老百姓自己的權力,是大課題;而「反佔中」的理由、影響生活秩序之類,則是子課題。以子課題、反大課題,是違背邏輯、非正常的思維與行為。

  二、街頭運動的理與法、以及理與法的正確的解釋。

  平民主義民主,是一種理性的、民主的追求。平民主義民主的街頭運動,也應在理性的範疇內。因此,平民主義民主的街頭運動、首先要講究運動的合理性。無論街頭運動因何而發軔,運動都不應該偏離為老百姓自身維權的大課題;同時,還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被定性為「騷亂」。

  自然,能把、會把街頭運動定性成「騷亂」的,一般是運動的對方、來自權威方。這,就涉及到理與法的問題--理,是社會公理,公眾認為對、方為對。而法,則是依理而存在、是理的具化。法,往往是滯后的。平民主義民主的街頭運動,通常是針對法的滯后的促進。因此,街頭運動在合理的基礎、沒必要多談是否合法。當然,能夠合法、則更好。

  香港「佔中」,也出現了是否違法的問題。對於「佔中」是否違法,后、爭議演變成:即使違法,也是政府違法在先。這樣的道理,豈不是「你違法、我也違法」、大家都違法、不講道理嗎?而都違法、不講道理,肯定錯!即使對方違法和不講道理、街頭運動也講道理,這才是對的。因此,說「佔中」有理,只能是--「佔中」,是用特殊的形式、促進法的滯后與不合理。

  三、街頭運動的策劃與發起。

  香港「佔中」過程中、海外的媒體上有一種論調,說「佔中」沒有策劃與發起人、說專制者無法理解沒有策劃與發起人的問題。這當是一種扯淡!

  其實,「佔中」早有嚷嚷;在「佔中」形成之前,也早有「王丹推動佔中港人獲諾貝爾獎」,且有我顧曉軍(2014-9-1)的《推動佔中港人獲諾獎的陰謀》和曹長青(2014年9月2日於美國)的《王丹聯名信,作秀造「諾獎」》。如此,又怎麼能否認有策劃呢?

  平民主義民主的街頭運動,應該首先合理、最好也合法,而不該避諱有策劃、不該避諱有發起人。

  四、確實是策劃者或發起人,是否也會被平民主義民主的街頭運動不承認。

  上面已說到海外否認「佔中」有策劃者與發起人的話題。其實,同一個問題還存在另一個方面--這就是、即使是策劃者或發起人,能否被街頭運動承認、也是個問題。

  事實是--出了問題,往往是大家都推脫;而有了成就,則常常是大家都爭先恐後、說是自己的功勞。因此,如果是策劃者或發起人,應早早地站出來擔責,同時、也是為了領導好街頭運動。

  會不會有街頭運動的策劃者或發起人、後來不被運動承認的呢?會有。這也只能說明:你的口號、策略、政策等,沒有最大限度地涵蓋民眾的意願,因而,被其他的、街頭運動的領導團體所取代;民眾,投向了他們、承認他們的代表性。

  五、街頭運動的口號的問題。

  街頭運動的口號的問題,是個大問題。如「佔中」,就出現了「真普選」和「梁振英下台」。而「真普選」和「梁振英下台」,實際上是兩個訴求。而且,后一個、根本就不科學!你想,換了你,口號、直指要你下台,你還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認真對話嗎?

  平民主義民主的街頭運動、的口號的正確與否,是街頭運動的成敗的關鍵之一。因此,口號的設計者、當慎之又慎!既要考慮到簡潔、易懂、口語化、能夠真正反映出民眾的心聲,也要科學、直擊問題的要害、而不無端製造出「敵意」。

  口號,其實就是心戰。而且,是心戰的關鍵之所在。

  六、謀求對話的設計的問題。

  平民主義民主的街頭運動,是理性的、是街頭政治的一種成熟。因,街頭運動的實質、是謀求與政府的對話。也因此,在街頭運動發軔之前,應對這樣的謀求、有事先的設計,設計出最佳的節點,而不能放任自流。

  這是一門領導藝術。於一般、較缺乏領導經驗的、街頭運動的策劃者或發起人,儘快掌握這門領導藝術、精心策劃出最佳的對話節點,尤為重要。

  即使提出「梁振英下台」,梁振英、在什麼時候、怎樣的情況下下台,這、也就是對話的節點。如果沒有任何的合理設計、就斷然發起街頭運動,顯然、是政治不成熟,也是對民眾的不負責。

  七、回應機制的必須的問題。

  街頭運動、街頭政治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原有的政治形式不健全、不完善,缺少與社會底層民眾、對話的通道;因此,才會最終演變成街頭運動。

  從以上,不難發現:對話,是現代政治、化解矛盾的關鍵之所在。因此,將心比心--你需要對話,而你成了氣候、別人不也需要對話嗎?也因此,建立必要的收集各種意見、並及時予以回應的機制,是體現街頭運動與街頭政治的成熟、也是民主作風的展示。

  香港「佔中」中,我顧曉軍和顧粉團及劉剛與庄豐、對黃之鋒提出了質疑,然,我們沒有得到黃之鋒的回應,甚至連變相的回應、也沒有。這,就是黃之鋒、在政治上的不成熟。試想,如果黃之鋒上台,他的民主作風、又能好到哪去呢?

  八、街頭運動的走向與結果。

  以上,已經談到了策劃與發起、口號問題、對話的設計問題等,其實、這些、都最終關係到一次街頭運動的走向與結果。

  如果一次街頭運動、確實是自然而然產生的,那麼、在運動中湧現的、運動的標誌性人物,就該擔當起領導的責任、就該考慮運動的走向與結果。

  而如果街頭運動,是有策劃、有發起人的,則該儘早考慮運動的走向與結果。街頭運動的不成熟,往往就表現在:開始,甚怕運動發動不起來;而一旦運動發動起來了,又手足無措。最終,使街頭運動走向失敗、沒有結果。這樣,是絕對傷害民眾、傷害民眾對民主的熱情和對運動的信心的,同時、也自然會助長政治對手的囂張。

  九、街頭運動的領袖的問題。

  街頭運動的領袖,絕對應該在街頭運動中湧現出來的,堅決反對事前包裝。

  無論是打悲情牌、還是其他什麼牌,事前包裝、設計和安排街頭運動的領袖、是對所有參與運動的民眾的欺騙,也是對運動中的、其他有能力的骨幹的不公。事前包裝、設計與安排街頭運動的領袖,還是陰謀、黑箱政治、是政治的骯髒!

  這次、香港的「佔中」中的什麼三子,及、以往的什麼幾君子,都明顯具有包裝的痕迹。於包裝,上面已說了;於包裝他們的人,則不必說了。而於被包裝的人,其實、也是政治品質的低劣。

  十、街頭運動的禁忌的問題。

  街頭運動的最大的禁忌,莫過於打、砸、搶。因為,無論什麼因由的打、砸、搶,都絕對是反人類、反社會,都是犯罪!

  因此,街頭運動的領導者及所有的參與的民眾,於此、絕對要有清醒的認識,絕對要遠離打、砸、搶,不能給運動的對手、任何扼殺運動的理由。

  此外,在街頭運動中,還應儘可能地遠離自焚、絕食這類手段。打個比方,常見某對小夫妻鬧矛盾,女方會用哭鬧、打拚之類的辦法制服男方。可,很少見男人這樣吧?也就是說,是男人、就該摒棄這類手法。街頭政治,也應該有品位。

  撰寫本《街頭運動指南》,是為了全世界範圍內的平民主義民主的街頭運動、走向更加理性、更加成熟,而不是為其他。

  縱觀近數十年、在全世界範圍內出現的(無論是左的、還是右的,是左派、還是右派、或是宗教發起的)街頭運動,都是成功的極少、而失敗的居多。於成功的,我顧曉軍希望:因他們的成功,而能使政治更加民主、更加透明。而於失敗的,我也希望:他們能勇敢地承認失敗、從中汲取教訓,讓今後的(無論是他們的、還是其他人的)街頭運動、走向更加理性、更加成熟。

  而不要像一些「佔中」者,明明失敗了、還要打腫臉充胖子、硬說沒有失敗。尤其是在我指出「佔中」失敗了的《自由的新概念》一文後,以「來看小丑」為名(2014-12-19 15:00:55)的跟貼、「那位網友說『佔中』沒有失敗,是指該事件『讓以為一國兩制是美好願景的人們看清了是陷阱』,不但世界看清了,台灣人更看清,導致民意反彈國民黨選舉大敗」。「國民黨選舉大敗」、能算「佔中」的勝利嗎?因此,我回他「這是:佔中失敗了。而從另一方面說,有收穫」。是不是這理呢?


              顧曉軍 2014-12-21 南京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7: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