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公眾認為正、方為正
--顧曉軍主義:平民主義民主·之二千五百九十五
由於「公正是第一價值觀」、「公正第一」的出現與大力推廣,當今的主流社會、也談「公正」了,在「24字核心價值觀」中、容納了「公正」。
其實,社會主義與「公正」、是矛盾的,也沒法實踐「公正」。因為,社會主義、就是以國家為單位運作,以國家利益至上的、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特徵,就是講集體。而集體、集體主義,則是穿著農民衣服的、不折不扣的精英主義。為什麼?很簡單,集體、由誰來領導呢?精英。也只有精英,是不是?
許有人會說,西方民主、不也自我標榜為精英主義嗎?這、則是因緣不同。西方民主的精英主義,其實、原本是反精英的、反精英主義的,是由反皇權、而產生的、一種抗衡的說法,而並不是強調精英、強調由精英管理社會。且,標榜為精英主義的西方民主,早已走向了票選;票選,則是真正體現公正的。而當今主流社會的精英,則是打出來的、由打出來的人所傳承的;打出來的、及其傳承的,則不包含「公正」。因此、這樣的精英主義中,就不可能有「公正」。
從歷史看,共產主義、講的是平等,「打土豪分田地」、講的是殺富濟貧。平等,不是「公正」;殺富濟貧,也不是「公正」。「槍杆子裡面出政權」,更不是「公正」。「槍杆子裡面出政權」、講的是什麼?講的是拳頭。而講拳頭,哪還有什麼「公正」呢?講拳頭,就是講英雄、精英主義。老百姓的拳頭,哪有英雄的拳頭硬呢?而講精英主義,就是不講公眾;不講公眾,哪還有什麼「公正」?
當今主流社會的、歷史上的和現今仍延用的、很多思想與理論,其實都是反「公正」的,如「支部建在連上」。「支部建在連上」、講的是什麼?講的是組織、管理。公眾,不是組織。強調組織、不強調公眾,公眾沒有地位、哪有什麼「公正」呢?管理,亦同理,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控制。既是控制,哪還有公眾的地位?公眾沒地位,又哪來「公正」?
因此,不講公眾的「人民」,其實是一個政治概念,一種忽悠、欺騙、政治作秀。沒有公眾,就沒有公正。由此可見,「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過是用「公正」裝裱社會主義;而其兩者的思想與理論,實際上、則是格格不入的。
當今,還強調「頂層設計」。其實,所謂頂層設計、應是集公眾的智慧、為公眾服務的。也就是說,是以公眾為主體的頂層設計,而不是讓公眾成為被動的、客體的。把公眾扔在一邊的「頂層設計」,顯然是精英的自說自話,也是踢開公眾的、不講「公正」的。公眾,都被設計了,不就跟被控制一樣嗎?哪還有什麼「公正」呢?
公正,離不開公眾。公正的基礎是公,有了公、才有公正。只有讓公眾表達自己的認識、意見,才會有公眾認可的公正。精英認定的,不是公正;少數人說的,也不是公正;主流社會標榜的,還不是公正。因,主流社會、不包含底層民眾;主流社會弘揚的「公正」,不是底層民眾的公正。甚至,主流社會的「公正」、往往還是與底層民眾的公正、相對立的。只有公眾認可的正,方是真正的公正。
而要讓公眾認可,則不能靠拳頭、不能壓制、控制,只能通過辯論、而後產生共識,或者是票決。
其實,公正、原本就是人類群居的基礎、人類社會的維繫;因此,沒有社會底層民眾參與的「公正」、不可能有公正、也不是真正的公正,自然、是站不住的假公正、欺騙性的「公正」,不是公眾認為正、方為正。
「公眾認為正、方為正」,給予公正、最好的詮釋,也給了社會底層民眾、參與到社會政治中去的、合理的思想與理論。
「公眾認為正、方為正」,是強調民眾、民眾的認識與意見、民眾認可的公正。只有民眾認可,才是真正的公正。「公眾認為正、方為正」、也是在強調民眾的自決權。
「公眾認為正、方為正」,是平民主義民主的根基;同樣,平民主義民主、才是公正的方向。脫離普通老百姓,脫離了民眾、社會底層的認識與意見的「公正」,也會走向公正的本意的反面。
顧曉軍 2014-11-19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