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閑話「月餅文化」

作者:無民主  於 2013-9-12 02: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書看報|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顧曉軍, 思想家

轉載:
  
    閑話「月餅文化」
 
    --顧曉軍主義:改變中國·之二千三百一十一
 
 
  海外媒體報道:網路瘋傳「起義月餅」……其文中曰:據傳,元朝統治非常殘暴,害怕漢人反抗,規定一家一戶只可以有一把菜刀,不準私藏兵器。而漢人更不甘受蒙古人統治,朱元璋欲整合抗元力量,苦於無從傳遞消息。劉伯溫想出一個計策,說是冬天將有溫疫流行,必須在中秋節買月餅才能躲避災禍,於是百姓人人在中秋節這天買月餅,回家切開發現,裡面藏有紙條,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家家戶戶齊動手」。民眾紛紛響應,一舉推翻元朝統治。月餅曾經傳遞秘密信息,為凝聚民眾力量、齊心協力推翻外族統治立下一   記得前幾日海外媒體報道:今年月餅難賣等等……如是,我搜索了下,發現《送禮的人少了,月餅禮券今年賣不動了》、《中秋金月餅低調上市,個頭縮水市場冷清》、《為天價月餅「退出江湖」叫好》、《月餅「去禮品化」》……等。
 
  如是,我想坦言:吃月餅,其實就是吃一種形式,吃得是文化。而如果吃不出月餅原有的文化意蘊,或是月餅原有的文化意蘊走樣了,那麼,月餅存在的意義就沒有了。而月餅存在的意義沒有了,銷售自然就困難。
 
  其實,在我兒時,海外媒體所說的「起義月餅」,也常聽大人們這麼說。可是,不知如今的孩子們是否還能聽到大人們這麼說了。更重要的是近些年來,月餅成了禮品、成了巴結領導的載體。
 
  通過本文篇首引用的傳說,我們不難發現:月餅的文化定位,是弱勢群體用來傳遞信息、傳遞心中的想法等。而如果月餅成了禮品,其文化意蘊就沒有了。再如果月餅成了巴結領導的載體,那麼,月餅文化的原有定位就被徹底破壞了,月餅文化的原有方向就被整個弄反了。如是之月餅,還有存在的意義嗎?
 
  而一種傳統的食品,在喪失了其原有文化意蘊后,又喪失了其存在的意義的話,那麼,再指望這種傳統的食品旺銷,無疑是一種痴人說夢,是不?
 
  月餅要想找回昔日的輝煌,無疑要走銷售的低端路線。除了要走銷售的低端路線之外,恐怕很重要的、還是要在挖掘「月餅文化」上下工夫--如「裡面藏有紙條」,寫著:「八月十五殺韃子,家家戶戶齊動手」。
 
  當然,如今的廠家們若在月餅裡面藏紙條、寫上「八月十五殺韃子,家�已沒什麼現實意義了。但,廠家完全可以靈活一些,可以揣測老百姓的消費心理--如商販們買到「八月十五殺城管」,一定會高興。被強拆戶買到「八月十五殺強拆隊」,也一定喜出望外是不?那些上訪人員若是買到「八月十五殺截訪人員」,他們會怎麼樣呢?而如果再把「殺什麼」設計成一套,豈不又無形中擴大了銷量?如果再印上年份與生肖,廠家商家們還怕明年不好賣嗎?凡此種種,全靠廠家商家們去開發。生意是人做的嘛!人們都羨慕李嘉誠,其實他的財富、也不是一夜之間積累起來的,是不是這理?
 
  「月餅文化」,其實也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一個部分。離開了月餅文化的意蘊,月餅走向沒落是完全可以想象得到的。而抓住了月餅文化的意蘊,月餅生產廠家商家們還需要轉營其他嗎?
 
 
              顧曉軍 2013-9-10 南京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0: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