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作者:無民主  於 2013-9-12 01: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書看報|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公正第一

轉載:
   
    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顧曉軍小說·一百七十八(六卷: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八月三十日下午,冷空氣南下,炎熱了一個夏天的南京正式入秋了。傍晚,老爺子在街上逛了一圈,而後回家。家裡還有點熱,但比以往已經好多了。沒啥事,老爺子就假裝成「救黨派」、寫了篇《論中共與反對黨》。文章肯定有所突破,老爺子自然滿意,可也不能戀戰,因為已經確定--明天,要清早起來跑中山陵。
 
  睡下,已一點多了。驚醒,是三點。不睡吧,又覺沒有必要四點鐘就出門。而等到五點,還有兩個小時;如是,老爺子又睡。再醒來,已經快六點了。趕緊從冰箱里拿塊米糕、放微波爐里轉下,(因最近胃又在搗亂,破壞中國民主建設。)而後漱口、洗臉……忙完,套上背心、捧著塊米糕就下樓,出了樓門洞就開始跑。
 
  初秋的早晨,像初夏的早晨一樣,真好!且沒有大夏天將要來臨的恐懼。想到「恐懼」二字,老爺子極其反感中共。你想:分田地,對地主、富農是不是恐懼?鎮反,對舊軍官、舊職員是不是恐懼?社會主義改造,對資本家、小業戶是不是恐懼?文化大革命,對老幹部、當權派是不是恐懼?這恐懼就從未間斷、沒盡頭。
 
  去踏馬的「恐懼」,耽誤了進食!對胃不恭,她就會破壞中國民主建設。老爺子如是想著,就邊跑邊打開了手中塑料皮包著的米糕,啃了一口。運動中進食,切忌狼吞虎咽;老爺子就細嚼慢咽,讓米糕變成濃米漿慢慢地進入食管。就這麼,三口米糕、跑了一大站路、一千多米。剩下的,一站兩口、兩站四口,就沒有了。
 
  米糕沒有了,可也到了著名的714廠宿舍區。(國民黨時代就有這廠了,49年後歸四機部,如今叫熊貓集團。)老爺子就彎進去買了個雞蛋煎餅包油條。怕不夠路上胃還會鬧革命、反民主,就又買了個杯裝八寶粥。胃裡有了剛下去的米糕,手中還有備份與備份的備份,老爺子渾身是勁,蹬蹬蹬就出了中山門、到了四方城。
 
  到四方城,就已跑了七站,是整個跑中山陵的三分之一。上次鞋磨腳(鞋底跑出了個洞,換了雙新的),在這歇過;當然,今天沒感到磨腳,可那雞蛋煎餅包油條太誘人了呀!全吃、不行,吃一半總可以吧?那就坐下來吃一半。吃完,抽支煙也可以吧?那就再抽支煙。吃也吃了,煙也抽了,老爺子拎起剩下的食品就跑。
 
  真是「手中有糧,心裡不慌」呀,蹬蹬蹬就過美齡宮、海底世界,到了中山陵。哈哈,上次鞋磨腳、也在這歇過。今天不磨腳,可八寶粥不吃、是不是對不人民?坐下來、就吸了一大口八寶粥,又吸了一口就下去了一半。捨不得把粥都吸光,就抽煙。最近一直很牛碧,抽綠熊貓、抽中華、抽小熊貓、抽方三五,昨晚……
 
  昨晚突然懷念綠南京,就在路上買了兩盒。有綠南京,居然方三五也不抽了。回到家,抽綠南京就把《論中共與反對黨》給整了出來。如今,綠南京是大路貨,可那剛抽時可不是大路貨。這不是牛碧--當年,人們抽幾毛錢一包的煙時,老爺子就抽幾塊一包的煙了;人們喝幾塊一斤的茶時,他就喝一百多塊一斤的茶了。
 
  當然,抽幾塊一包的煙后,就再也沒有升過級;可這樣,老爺子就從來沒有缺過錢花。缺錢時,就又把喝一百多塊一斤的茶葉、換成了喝幾塊一斤的茶葉末,這不就又不缺錢了嗎?而口感之區別並不大,是不?哎,這就叫「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而那劉庸,老爺子抽著煙、心裡嘀嘀咕咕著,就想到了過去的一位朋友……
 
  那劉庸,他爹原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司號排長。資格是嫩了點,可留過蘇,文革前是軍事學院的訓練部長。那軍事學院,可不是兵團級,而是大區級;訓練部長,就相當於大區參謀長、與副司令是同級別。文革,他也當過兵,也沒有入到黨;回來后,分到一大集體工廠。一改革開放,他也在混文憑,據說還混到了雙文憑。
 
  可,不知哪根筋搭錯,四十二歲就內退了。內退下來幹什麼呢?學炒股、學期貨,做期貨經紀人。他的老師是誰呢?著名的南京金中富事件中的操盤手。哈哈,老爺子笑了--那金中富事件,把一從小一起長大的、剛費了老鼻子勁調到銀行當業務員的小姐姐給卷了進去--貸出去的兩千萬打水漂了,坐了十幾年的大牢。
 
  還說這劉庸。他說入關後人民幣肯定要貶值,現在黑市價都快一比十了,將來會一比幾十、一百。嚇得徐教授想把人民幣全換成美元。幸好,這徐教授在臨換前、找老爺子商量了一把。老爺子說,比照新興市場、看日本,應該是先升值……那劉庸激情大於分析,他的判斷總是一廂情願。這麼,徐教授才躲過了一場災難。
 
  徐教授曾勸過劉庸,你四十二歲就退了下來,每天上股市打八十分總不是個辦法。你當過炊事兵,不如學學炒菜;尤其,你菜切得這麼好,到飯店當個配菜、肯定掙錢。想到這些,老爺子又笑了--其一,劉庸放得下架子嗎?其二,徐教授不懂--那大大小小的飯店菜館的伙頭軍,都是農村來的孩子,你根本插不進去。
 
  農村孩子,十三左右就出來學廚師,最晚也得十七歲之前。二十歲左右,就該混上配菜的位置了;二十五歲之前,則該掌勺了。到了三十多歲就沒人要了,一般自己開店、當小個老闆。如此,這四十二歲的劉庸,怎麼混得進去?老爺子替劉庸想過,如果真想干、就賣早點。技術沒問題,學就學個放下架子、與人打交道。
 
  而賣早點,如果能堅持一年半載,就可以拿個小門面、開個小吃店。而如果沿著這條路走,最終擁有幾家小飯館、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可是,劉庸會這麼設計自己嗎?不去說他的出身,單說中國的教育,就是勵志名言、勵志歌曲、勵志小說、勵志電影、勵志大全……連殘疾人都不放過、都要勵志,都要打扮成勵志英雄。
 
  如此,人們又怎麼能不感到失敗呢?而社會,又在短短的三十年間、出現了兩次根本性的巨變;人們,怎麼適從?上一代人,選擇了社會主義。路雖選錯了,社會停滯了;但,他們自己卻成功了。第二代人,雖選擇了改革開放,卻又是頂層設計,整個社會的大部分人跟不上……像劉庸這樣的人,最終就只能成為一毛左。
 
  老爺子又想抽煙了,這才發現:八寶粥已沒有了,煙也抽過兩支了。老爺子,抓起剩下的半個雞蛋煎餅包油條就跑。倒不是他捨不得一支煙,如今、一支煙算什麼呢?而是、他感覺到了有些冷。天氣變得真快呀!從熱得透不過氣來、到能感覺到冷,也就一夜的功夫。老爺子蹬蹬蹬地跑到了衛橋,才坐下來吃掉了那煎餅。
 
  往回跑的路邊上,老爺子沒有再想以上想過的話題。這倒也不是他想不出來,他如今已是一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有什麼是他挖掘不出來的呢?這完全是他不願意再想,他覺得:人們承受不了這錯誤之重,社會承受不了這錯誤之重……因而,他不願再想。不過,他已想好:以上可寫成小說,就叫作「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顧曉軍 2013-8-31  南京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7 19: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