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釐清公正與平等公平正義

作者:無民主  於 2013-9-1 02: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讀書看報|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顧曉軍, 思想家, 公正第一

轉載:

       釐清公正與平等公平正義
 
    --顧曉軍主義:改變中國·之二千一百八十四
 
 
  被中共封殺、圍剿在一狹小的角落裡,沒有外媒理睬我;而茅於軾講座遭毛左鬧場的演戲卻成新聞(講座是掙錢的、沒中共默許,茅於軾能搞講座嗎?沒黨媒推波助瀾,外媒怎知道毛左鬧場?),那誰的新浪微博被封了幾天、便有西方著名媒體採訪(而我的「顧曉軍」不可以開微博,「顧-曉軍」等開了微博、也被封幾年了;相比,那誰的微博能算封殺嗎?)……
 
  那誰在香港、接受西方著名媒體採訪時、說到了「飽學之士」,這又是「玄學」的輸出。我不知,學多少算「飽學之士」?「飽學」與不飽學的界限在哪裡?若學而不用或學而無用(如已被全世界絕大多數人拋棄的馬克思主義),「飽學之士」這樣的稱謂、又有什麼意義?而沒有意義、卻故作姿態,不就是「玄學」?不就是又在忽悠人們嗎?
 
  不去管了,依舊做我的學問。昨日寫的《閑話公正與正義的區別》,被海外唯一一家敢用我文的中立媒體用了(就當是對我的鼓勵),我就來「釐清公正與平等公平正義」(順說,因為我倡導「公正第一」、批評「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公平正義無國界」等等的混說,昨天,發現百科竟改了「正義」詞條)。
 
  其實,無論怎麼改,公正必然成為價值觀,而且是普世價值;而平等、公平、正義,則不能成為價值觀,至少今後不能成為價值觀(因平等曾經被誤作為價值觀)。今天,我就從平等、公平、正義不能作為價值觀說起,並分別、一一詳細闡述於下--
 
  平等只是忽悠人的屁
 
  平等,起源於早期基督教,發揚光大於法國大革命,後為共產主義者所利用、化為平均主義。在現代西方民主國家中,平等概念也較為廣泛,如人權的平等、勞動權的平等(見美國法律)。但,平等是誤導,因人類社會從來就沒有過平等,將來也永遠不會有一瞬間的平等。
 
  在《閑話平等與公正》一文中,給大家說過:人,生在各種各樣的、不同的家庭;其父母、或爺爺姥姥、甚至是祖宗,給了不同的家庭出生的新生兒、以不同的有形或無形資產……怎麼讓這些有形或無形的資產變平等?人,有男女、高矮、胖瘦、美醜……之別……怎麼「一平二調」?人,有智愚之別……怎麼讓新生兒智商一樣、又怎麼讓他們的智商在以後發育的過程中始終保持一樣?人,性格不同……怎麼在性格上解決平等?人,還有討喜與不討喜之分……怎麼才能雙向控制與解決--人在生存環境中的喜歡不喜歡問題?
 
  其實,從人類社會起源起,就只有公正、而沒有平等。比如,大家一起打獵,而後分食。能吃的,就多吃點;而能吃的、多數能做,該做時,也多做些……這,就叫公正。而決不可能--做得一樣多、吃的一樣多。那箭法不好、射不中獵物的,豈不沒得吃了?而獵物,也有好肉差肉之分吧?怎麼分,才算得上是平等呢?
 
  就現代而言,比爾·蓋茨貢獻大,他就該多得些。這叫激勵機制,也叫公正。你要求平等,還怎麼激勵人們發明創造?沒有激勵機制,人類社會會停滯不前、甚至會退化;沒有激勵機制,人類社會也就沒有了最基本的公正原則。
 
  將來,也不會有平等;因現存的出生、男女、高矮、胖瘦、美醜、性格、討喜等沒有辦法解決,所以永遠不會有平等,哪怕是一瞬間的平等。而如果能解決,豈不是又製造新的不平等--那聰明的豈不白聰明、那美的豈不白美、那討喜的豈不白討喜……這樣,就平等了嗎?
 
  早期基督教,其實處人類的愚昧時代;而法國大革命,則是左傾;共產主義,更是極左……被他們推崇的平等,不是好東西,是忽悠人的屁--終極理想、末世情結。而這樣的理想、情結,具有邪教特徵。
 
  因此,平等無法與公正媲美。而時不時鼓吹平等的昂山素季等,也不過是空有其名,不過是對價值觀等的無知。
 
  公平也是忽悠人的屁
 
  我倡導「公正是第一價值觀」、「公正第一」后,就有人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公平正義無國界」等等。其實,這是不勞而獲、是剽竊,是掠奪他人的思想成果,也是弱智--缺乏思想能力以及品質惡劣的表現。
 
  寫到這,顧粉團的弄不靈清在一團發:「人,首先要有人性;其次要有公正意識;再上升到探求,然後才能產生現在時的正確思想公正價值觀……」而後又發:「發錯群了。見諒。」
 
  我笑了,隨即回道:「哈哈,你不是『發錯群了』,而是在積極思考著,所以才會有『人,首先要有人性;其次要有公正意識』。但,你錯了--人性重要,自由重要不重要?你先排個第一、第二吧!即使排出來,這還是從每個人的本體出發;而公正,講人與人的關係、講社會關係。今日社會矛盾眾多,就是沒有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沒有處理好社會關係。而講人性,會又落入偽民主們的素質論的圈套中。」
 
  弄不靈清雖是個老頑童,但他服理,隨即便回道:「謝謝先生,一眼洞察。我確實有意為之。疑惑這個問題」。
 
  回到公平上。公平,是個小概念,不能成為價值觀。公正,是個價值觀的概念,也不能小用。比如,你上菜市場,見一菜賣得太貴了,你會認為不公平、不公道,而你決不可能認為其菜賣得太貴、是不公正。
 
  再比如,某老人去世了,沒有留下遺囑。辦完喪事後,眾子女聚在一起分遺產;這時,考慮的也是--怎樣將遺產分得公平、公道。而不會說將遺產分得公正。
 
  再舉個例。最近,希拉里自曝是雙性戀,自曝曾與美女白宮偷情。八卦一下:那美女是32歲的未婚助手胡瑪·阿貝丁。而希拉里多大了呢?是1947年10月26日生。哇,比我還要大6歲。美女助手圖希拉里什麼呢?當然首先是情。可生情的基點是什麼?當然60多歲的希拉里依然很美,但畢竟她倆相差34歲。這時,只有一種解釋了:希拉里的地位--美國第42任總統柯林頓夫人。這樣,我們會說:這一對還行,也算公平。而決不會說「這一對還行,也算公正」。
 
  這就是詞意與概念、所包涵的內容不同,各有各的用處。有的,是小概念,不能成為價值觀;有的,是價值觀,也不能小用,小用了就不準確。就公平而言,如果把它上升成價值觀,那麼,世間的萬事萬物,恐怕就都成了做買賣、分遺產及交換之類的關係了;而做買賣、分遺產及交換之類的關係,並不能涵蓋過去與現在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所以,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公平正義無國界」等等者,不過是無知者無畏罷。也由此可見:公平也不過是個忽悠人們的屁。
 
  正義更是忽悠人的屁
 
  我的《閑話公正與正義的區別》中的例子,真的很巧:司機肇事後仍倒車碾死女子,遭圍毆致死。我說了,這就是正義--肇事司機不義,將一對母女捲入車底后,怕承擔治療、康復等的費用與繁雜,想一次性了斷、發動車子倒車、最終導致女子被碾死。而路人看不下去、主持正義、將義正之,群起而攻之,將其圍毆成重傷……這就是正義--善惡相報、因果報應,輪迴。而不是公正。
 
  公正,是將肇事司機送交公安,通過法律途徑懲罰。然而,今日社會與司法都公正缺失--肇事司機敢倒車碾死人,即為例;如果是倒車碾死人,算殺人,他還敢這麼做嗎?因此,路人代行正義、圍毆了他。
 
  正義,是古老的善惡相報、因果報應與輪迴的思想,是像電影里的佐羅的復仇,是血腥、是殘酷;在現代,不能作為價值觀倡導。由此可見,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公平正義無國界」等者,不過是絕對的愚昧無知。
 
  「閑話公正與正義的區別」,還在於--正義,是就一事而言,且指已發生過的;因未發生的,不存在不義或善舉,因此也沒有因果、報應、輪迴。所以,正義不具備作衡器的特徵,也無法作為價值觀倡導、推廣等。由此可見,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公平正義無國界」等者,不過是只顧剽竊而不顧後果。
 
  而公正,則置根於人類社會的起源,是人類賴以群居的基礎。公正,可涵蓋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各種關係(並能解決各種矛盾),包括已發生的和未發生的;且,公正是一種現在時的民意--公眾認為正,方為正。說到底,公正是人類社會、人與人關係的總則。所以,公正才稱得上是一種價值觀,也一定能夠成為全世界都能接受的普世價值。也因此,當「公正是第一價值觀」、「公正第一」一出現,就得到中文網上的民眾的熱烈響應,以至漸而形成龐大的顧粉團、形成轟轟烈烈向諾貝爾和平獎推薦顧曉軍、推薦「公正第一」的不懈的壯舉。
 
  人類的思維,已進入第三季--科學時代(第一季,為神學時代,也就是無神論者常說的迷信時代。第二季,為玄學時代,即唯物論、唯心論、唯神論、辯證法、形而上學等泛濫,並以辯論技巧為上,經典如「哲學就是把人能聽懂的話,寫成一般人看不懂的生澀文字而已!這是一個哲學博士50歲時的感言」),民眾漸漸知識化,使忽悠老百姓已不那麼容易了(如老頑童弄不靈清,你有本事、就讓他服你)。因此,就怕你說不清(因為表達方式也在變化,一種更直接、更清晰的表達法已經出現;而這,正是過去的學者們缺乏的);如果能說清、被接受,則就是普世價值。
 
  中共封殺、圍剿也罷,西方精英參與合圍也罷,都無法阻擋「公正第一」的存在了,因你們沒有就是沒有!「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公平正義無國界」等不過是胡說八道。至於傳播,則基於認同;你價值觀落後,就得不到認同。更重要,是社會矛盾沒法解決、就是沒法解決,如中共的強拆、自焚、截訪、黑監獄、被精神病……如波士頓爆炸案嫌犯聲稱是報復美國等。封殺、圍剿、合圍,不過是延緩該解決的矛盾的及時解決,而不是解決矛盾。這也不過是諱疾忌醫罷了。
 
 
              顧曉軍 2013-5-18 南京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0:33

返回頂部